2017/11/15 9:58:00
网址: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03/content_7679096.htm
10月17日下午,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跨界:汉字艺术+制造”创意展览在21空间美术馆开幕,正式拉开了首届东莞全民尚艺节的帷幕。本次尚艺节将为市民提供190场精彩活动,让文学艺术在共享中惠泽于民。
本次尚艺节为何会以“艺术+制造”的形式展开呢?
在东莞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里,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正逐渐被打开,而那一把“钥匙”既能将艺术家的作品巧妙融合于日常生活,又为东莞的制造业寻得一个出口。笔者通过走访本土传统制造业、设计师以及文艺工作者,探索制造与文艺联姻,两者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给东莞文艺探一条新路
据了解,首届东莞全民尚艺节活动以“跨界:汉字艺术+制造创意展演”开幕,以“蝶变:艺术+制造创意展演暨首届东莞全民尚艺节电子音乐狂欢夜”圆场,中间穿插“艺起创”“艺起造”“艺起闪”等八个板块内容。届时,将有33个镇街(园区)文联、20多个文艺家协会以及近20个文艺机构等190项活动、千名艺术家共同参与,节目内容涵盖电音、摇滚、快闪、动漫、微电影和网络文艺等时尚文艺形式。
10月25日,“今夜笑不停”相声专场演出在文化周末剧场上演,作为本次尚艺节“艺起演”板块的活动之一,向观众较集中地展示北方曲艺艺术。演员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本土原创相声作品轮番登场,笑声“根本停不下来”。其中,有笑星安冬、邵权表演的《口吐莲花》、相声演员大雄和学生们合作表演的群口快板《升国旗》等精品力作。
本次尚艺节还突出“好玩”的特色,体现在各个文艺活动板块的活动编排都注重娱乐性与参与性,包括电声音乐会、街舞摇滚杂技魔术等快闪串烧以及涂鸦等。此外,尚艺节还将颁发最受欢迎项目奖、特别好玩项目奖等,让市民在文艺娱乐中更加爱生活、爱艺术。
给东莞制造找一个出口
在开幕式上,东莞市文联主席、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表示,首届东莞全民尚艺节搭起全民共享的文艺平台,初衷是希望“给东莞文艺探一条新路,给东莞制造找一个出口,给东莞城市添一丝情怀”。“跨界:汉字艺术+制造”创意展览作为本次尚艺节的开锣好戏,通过多个展示环节,增加现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周易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现场布置为每位艺术家都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展示空间,展出汉字水墨作品原作,并针对原作与产品结合的设计方案及生产企业的样品进行讲解。在他看来,艺术家总会让人有距离感,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通过这个展览,我就是想告诉大家,文艺是可以和生活相融合的。”
在现场,“汉字艺术与飞机涂鸦”“汉字艺术与陶瓷”“汉字艺术与家具”“汉字艺术与空间设计”等环节,将汉字艺术的特殊魅力巧妙地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文艺与生活无法用固化的框架去框定它。”周易说道,“在我看来,生活用品不仅仅停留在它的实用性上,还可以通过文艺赋予它更多情怀”。
文艺为制造提高附加值
“跨界:汉字艺术+制造”创意展上,唯美集团高级工艺师、艺术总监助理杨晓光的“墨刻装饰画”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令人好奇的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如何成为工厂化产品呢?事实上,早在2002年,唯美集团便开始探索“文艺+制造”的发展之路。
“我们的发展目前分为两个阶段。”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红宇介绍道,“2002年至2013年,我们实现了‘建筑陶瓷艺术化’这一设想,把文化元素与现代陶瓷生产工艺充分融合。”2008年,唯美集团推出“中国印象”系列产品,充分吸收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并通过陶瓷工艺将其发扬光大,加上唯美集团的时尚设计,实现了古典文化、陶瓷工艺、时尚造型的完美结合。
把文艺与制造完美结合,大大提升了原本作为单一产品的陶瓷的艺术附加值,唯美陶瓷的文化品牌也越来越响。文化陶瓷为唯美开辟出一条通过文化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道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文化陶瓷”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唯美集团逐步推出“私人定制”服务,开始向“艺术陶瓷大众化”迈进。唯美集团拥有一支近百人的工艺师队伍负责文化陶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把传统艺术文化嫁接到现代陶瓷先进的工艺上,形成高效率、便于复制、推广,艺术感强的产品。朱红宇说道:“人们不需要装修完之后,另找东西来装饰墙面,可以直接将自己喜欢的艺术文化作品刀刻到瓷砖上,让原本的平面作品立体化,也让建筑、装修一体化。”
文艺促进制造业品牌化
除了陶瓷行业,东莞还在其他领域进行“艺术+制造”的尝试。8月23日,由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东莞市文化馆主办的东莞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项目作品在广州发布,这种以一座城市的非遗元素作为专场展出的时装发布会,在国内属于首例。
在东莞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项目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邵敬党带领学院的设计团队,负责“客家传统婚俗”这一创作项目。在他看来,将传统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的服装设计之中,既推动了非遗文化的普及,也充分说明东莞文化艺术可以与东莞服装制造产业融合发展。
“‘文艺+制造’是以后的发展趋势之一。”邵敬党说,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比如香奈儿等),除了款式新、质量好、价格高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故事的品牌,东莞服装的质量和工艺已经很成熟,之所以贴牌加工比较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品牌。“文艺+制造”这种形式相比传统制造的优势在于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不断经营和发展,逐步成为“有故事”的品牌。
那么,本土文化艺术与制造产业结合起来,又能有哪些延伸?东莞市文化馆拓展部主任龚利曦表示,首先可以将一些可以图腾化的元素,如千角灯、舞麒麟等用到其他生活产品上。“像星巴克的杯子可能成本不是很高,但印了星巴克的LOGO,就可以卖到一两百元,这就体现了文艺促进制造业品牌化。如果我们能把非遗也做到这种程度的话,它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得以充分体现了。”
制造为文艺提供新载体
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非遗源于生活,只有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社会,走进百姓生活,才能“活”得更滋润。东莞市文化馆将非遗融入服装设计,以传统制造业保驾护航,实为促进传统非遗项目向现代转变的新路径。
“我们知道‘衣食住行’中,‘衣’在群众心中排第一,所以通过服装这个载体去展示非遗这个元素,能够让大家更了解非遗,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初衷。”龚利曦表示,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一种生活产品,把非遗元素跟服装设计结合起来,在推广东莞城市形象和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做一个拓展和延伸。
龚利曦所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因为“文艺+制造”在某种程度上让传统文化有了一种新载体,让非遗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只可远观的非遗,一旦与服装这个市民生活必需品结合,便有了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可能。
本次东莞非遗原创服装设计项目,汇聚了49名国内优秀设计师的44件非遗服装作品,覆盖了32个镇街的非遗元素。其中,负责莞草编织项目服装设计的设计师卡文,在她2018年的新品设计中,就有一个由莞草编织的手提包。
像这样的新品就已经走到‘制造’环节,走到市民的生活中去了。”龚利曦介绍道。其实除了服装这一领域,他们也有一些其他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包括一些创意家具、动画片等文创产品,使非遗更贴近市民生活。
制造让文艺迈向大众化
制造业在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对于文艺来说,创作工具不再局限于笔墨纸砚,作品也不再高挂于展厅之上,仅供观赏,而是走进市民的生活,甚至是唾手可得的存在。
“通过现代科技,我们制作的瓷砖手感不再冰冷而平滑,已经可以做到像皮纹、布纹一样的手感。”唯美陶瓷博物馆宣教主任赵森介绍道,“2015年,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唯美集团接到了负责地铁站形象背景墙设计和生产的任务”。
在虎门站面积约20平方米的背景墙中,整幅画面运用了瓷砖仿制的服装材质,流光溢彩间传递着虎门的时装与时尚概念。最终,《霓裳虎门》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踱步在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唯美陶瓷博物馆,这里既有古朴典雅的秦砖汉瓦,瓦当画像、琉璃屋脊,又有标志近现代建筑陶瓷技术和艺术发展的诸多物证。另外,博物馆设有大师工作室,2011年起,先后引进了“刀笔书法第一人”陈复澄、国内著名陶艺家杨晓光、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宋晓伟等艺术大师。
依托大师工作室的资源,唯美集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陶瓷相结合,开发出了唯美文化砖的产品系列,使建筑陶瓷变成了既能实用的装饰材料,又能装饰室内外的艺术欣赏品,让文化艺术迈向大众化。
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 让“文艺+制造”助力产业转型
文化周末:为什么会举办这次全民尚艺节?
周汉标:全民尚艺节是结合东莞文联“飘香、繁星、传薪、扎根、筑巢”五大文艺行动和“到人民中去”“东莞好”“全民尚艺”三大品牌文艺活动的具体实施而精心策划打造的全市性文艺活动。
“尚艺节”意为崇尚艺术,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崇尚艺术了,那么这座城市的气质就会有所转变。这个节有它的定位,通过搭起全民共享的文艺平台,旨在给东莞文艺探一条新路,给东莞制造找一个出口,给东莞城市添一丝情怀。
文化周末:在一些人看来,文艺是和大众有一定距离的,如何让文艺走进百姓家?
周汉标:文艺界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人民为宗旨,老百姓喜欢看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要跟东莞的产业结合,与东莞的城市形象结合,跟东莞市民生活融为一体,把艺术作品变成生活用品。比如,以前只有在大剧院、剧场、美术馆看演出和欣赏艺术,但现在,书法等文化艺术可以在喝茶的碗里或者杯里欣赏到。让艺术无处不在,这样“全民尚艺”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文化周末:为何要让“文艺”和“制造”结合?二者合起来能产生什么效果?
周汉标:文艺跟制造“谈恋爱”,它们一碰撞就会碰出火花。我希望这个火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东莞企业将制造和文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品牌,小企业也能活得很好。
东莞经济要“强壮”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东莞城市经历了不同阶段,之前是靠制造和科技站稳了脚跟,接下来一定要靠文化的力量。不单是靠我们政府投资的文化事业来满足老百姓需求,而且要努力让“文艺+制造”成为东莞产业转型的先锋,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内容,成为东莞未来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