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启动真实性教育变革

2018/1/3 9:19: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未来我的职业会不会被替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新出的重要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写道:“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预测新的专业和相关技能需求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意味着要确保个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最有效地掌握和应用职业适应能力。”教育目标的转换,必然要求的是一场范式层面上的整体性变革。

站在这个时代变换的节点上,我们要把握的关键能力的核心是什么?哈佛大学的瓦格纳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了七种关键能力(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好奇心与想象力)。荷兰教育家沃格特比较了世界上著名的8个核心素养框架后,得出了8种世界共同素养,经国内研究者浓缩后,成为“21世纪4C'S”(协作、交往、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美国经济学家列维和莫奈认为国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比例是强调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的工作。而加拿大著名教育改革专家富兰在《极富空间:新教育学如何实现深度学习》一书中提出新教育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身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美国教育专家威金斯说得更为直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教育要使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未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没有现成方案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专家思维来解决,因为简单重复性的任务都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了。此外,真实情境不可能是无人之境,必须要和他人一起合作。既然要为真实而教,就需要在真实中教。

在工业时代,如索耶所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大量的专家结论,由学科专家收集、浓缩和整理编成教材,然后教师分学科分体系地忠实教授给学生,最后的评价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专家结论。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关心的都是这些专家结论让学生获得了多少分数,至于这些专家结论对学生未来解决问题起了多大的作用,鲜有人关心。在信息时代,因为面临着人工智能的挑战,没有“创造”和“合作”能力的人很有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因此,今天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专家的思维方式,教育要呈现学科知识背后的真实世界,每一个介入教育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创造知识的人,一起交流、合作和碰撞,只有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可迁移的。事实上,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早就感受到真实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情境学习、案例教学、STEM跨学科统整,都属于真实性教育的范畴。

而今天,可以说,真实性教育已经是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的一项整体性运动。在北美,美国楚加奇学区已经出现了新型的学习社区,取代学校的是一个个新型的学习中心,围绕真实的问题来组织学习资源,社区内的资源可以共享。在亚洲,新加坡提出了“乐学善用”的口号,形成了真实性教育的三大模型,分别为问题模型、过程模型和参与模型,分别关注问题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的相仿性、解决问题过程中经历的活动和体验以及沉浸于现实世界的生态真实性。在欧洲,英国为11岁至14岁学生开设了“设计与技术”这一必修科目,因为技术与设计推动社会的发展,课程要求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与技术关联的设计问题。剑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与这门课程相适应的“设计明天”(Designing Our Tomorrow,简称DOT)学习策略,提供给学生资源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好的设计、怎样进行设计、设计如何评估,等等。在澳洲,莫纳什大学推出的火星生存网络课程正式上线,邀请来自不同专业的教授嘉宾参与包括物理、地理、医学以及天文学等课程。不难发现,技术在真实性教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比如水晶岛(Crystal Island)模仿现实世界设计了逐步展开的故事情节,用类游戏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真实性教育具体包括三块内容,即为真实而考、为真实而教和为真实而学。

有人质疑,真实性不应该是教育之本义吗?教育对于社会最大的功用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确,教育应有的逻辑:未来人需要什么素养→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而当前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承认,我们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这是因为教育除了培养人这一主要功能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功能是筛选,这造成的结果是无论大家觉得学的东西未来有没有用,为了考上好的大学都要学。因此,这里“考什么”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考的就是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能力,当然教的和学的也会顺着这种考试导向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可谓全球评价的风向标,就指向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阅读、科学和数学,所有试题都联系了一个真实情境,它不是关注学生能否把自己学的东西复述出来,而是测试他们能不能外推,在新的情境下进行推断,然后创新。而当前一些世界级大赛,如未来之城比赛(Future City Competition)和无人机挑战赛(Unmanned Aerial System Challenge)都反映出“为真实而赛”的思路。

第二,为真实而教。为真实性而教就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学习共同体,建构完整的思维流,从而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专家素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专家素养就要遵循思维的规律,麦卡锡在自然学习设计模型中提到的体验、新知、应用和创造,其中第一步就是体验,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学了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学习一开始就是由对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困惑而起。而新知指的不是专家结论,而是要揭示专家的思维方式,也就是目前在国际教学理论界所强调的“大概念”(Big Idea)。应用和创造对于学习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只不过“应用”是近迁移,“创造”是远迁移。尤其要强调的是创造,真实性教育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消费者,而是主动参与的知识创造(知识建构)者,而这种知识创造往往是在集体合作中展开的。

第三,为真实而学。在《21世纪教育学的整体愿景》报告中,斯科特提出了教育学2.0(Pedagogy 2.0)的概念,是指“一种新兴的教学实践,用以支持学习者的选择、自我指导和参与灵活的相关学习任务与策略”,其中强调的是“自导学习”。真实性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学生最后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终身问题解决者,这里涉及的重要问题是动机、过程和元认知。强调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要允许探索和尝试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并以元认知来计划、调节和提升学习。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技术支持:北京网库[ 39.062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