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考试政策 >> 详细信息

2013上海大学艺考查16张假身份证

2013/3/4 10:59: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查看原图

  近日,上海大学工作人员展示用身份证识别仪检测出的无效身份证。

  身份证识别仪揪出16名"枪手"不少造假考生电话号码相同疑培训机构集体造假

  上海大学近日举行了2013年部分艺术类专业校考,校方今年首次使用身份证识别仪,结果在千余名考生中查出16张“枪手”的假身份证。

  这16张伪造的第二代身份证的信息显示,这些考生都来自江苏省,且不少考生联系电话相同。上大校方推测,可能是某些培训机构在集体造假。16名使用假身份证的“枪手”事后消失,并没有出现在当天下午的考试中。

  16名“枪手”集体“失踪”

  为了维护考试安全,严防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今年教育部打造“史上最严”考研,要求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时所有考点均要配足配齐第二代身份证识别仪、金属探测仪等能够有效防范作弊的设备。

  由于艺术类高考也属国家级考试,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决定把在考研中配备的8台身份证识别仪也用于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场,这也是上海大学艺术类考试首次采用身份证识别仪防范作弊。

  近日,1000多名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的考生来到位于上大路的上海大学本部参加了上海大学2013年艺术类考试。上午8点开考,所有考生按照规定带着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上海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把考生的证件收齐后,装进了8个大袋子进行封存,然后工作人员用8台身份证识别仪开始对身份证进行识别。

  技术手段果真发挥了效果,经过身份证识别仪的扫描,有18张身份证无法识别。上海大学招毕办常务副主任叶红立即派人到学校附近的派出所进行审核。

  经过查证,18张疑似假身份证中有2张是真证,不能识别可能是芯片磨损原因,另外16张经确认是假身份证。这些假身份证上的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等所有信息都是真实的报考考生信息,但是身份证上的照片却并非考生本人,而是替考的“枪手”的照片。

  这些身份证做工精细,单凭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是假证。校方将扫描合格的身份证发还给了考生,便于考生们下午继续参加考试,16位持假身份证的考生没有收到发还的身份证,意识到不妙后,16名“枪手”集体缺席当天下午的考试。

  2014年统一采集考生照片

  16张假身份证显示的考生都来自江苏省,报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数码学院。

  上海大学招办的老师们经过比对后发现,16张假身份证的来源省份都是同一个:江苏省,只是考生们来源城市不同,有南京、南通、徐州、苏州、宿迁、盐城等。

  上海大学招毕办常务副主任叶红调出了考生的报名表后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这些来自不同地级市的考生的联系电话有不少是重合的,上大招办推测,这些假身份证很可能是某些培训机构在集体作假。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进入高峰期,艺术类高考由于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从而被一些考生、家长视为上大学的捷径。部分考生并非真的热爱艺术,在考试前突击培训一年甚至几个月就参加艺术类高考,因此,聘请“枪手”是他们提高入学率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由于巨大的利益吸引,艺术类替考代考现象并不鲜见,不少培训机构都提供培训替考一条龙服务,如果没有采用技术手段,替考考生很容易蒙混过关。

  去年媒体就曝光过广州、湖南等省市的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明目张胆和艺考生签协议提供代考服务,有代考“枪手”因此月入40万元。网上搜索“艺术类考试、替考”等关键字,各类代考信息、“枪手”信息相当多,“包过,进名校”的字眼很能吸引眼球。

  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类似的替考事件,上海大学招毕办常务副主任叶红表示,上大明年的艺术类招生将由上海大学统一对考生进行照片采集,并把这一照片作为考生入校后的照片,相伴其四年,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防止替考。

  分析

  艺考规范不统一

  处罚措施不明确

  艺术类考试一般包括市级统考和各高校的校考,在各高校的校考中采用身份证识别仪这种手段的更是极少。

  “如果不采用身份证识别仪,这些替考的考生很可能就混进来了。”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教授表示,由于是替考,枪手水平不低,考试的分数也不会低。作弊考生会挤掉一些诚信考生的名额,造成艺考的不公。

  面对“枪手”和代考者如何处理?根据教育部的33号令:“伪造变更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作弊行为,考生成绩作废,并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停考一至三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一至三年的处理。”

  但是上海大学招毕办常务副主任叶红却无奈地表示,校方对寻找代考者的学生以及替考者都没有处罚权,只能把这些考生信息通报给江苏省考试院,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根据相关情况进行处理。

  叶志明认为,考生所在省市的考试部门的考生报考信息和各高校并不联通,为企图钻空子的考生提供了机会;各高校在艺术类考试时的考务规范并不统一,防作弊的相关技术手段使用情况也不一,考生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叶志明表示,虽然教育部门对违反考试规定者的处罚有相关规定,但是谁来实施处理,处理结果如何,都没有明确的措施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机制。

  上海政法学院章友德教授表示,考生切不可投机取巧,学艺术能有成就的人,是真正对艺术感兴趣而经过相当研习的人,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国家的相关监管和处理措施也应该跟上,艺术类考试有待完善,呼吁国家尽快出台考试法,让诚信考试有制度的有效保障。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6.87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