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学科素养,创新思维,一个都不能少
每年的高考题目,都是年年岁岁理相似,而岁岁年年题不同。2020年的新课标Ⅲ卷政治试题,充分体现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的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体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今年的全国Ⅲ卷,整体难度并不大,考查的知识点也相对稳定。具体来说,这份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时代旋律
在文综试题里,政治一向是最关注热点、最能反映时代特色的,这在命题里体现得非常透彻。
比如,第14题把时下正热门的电商直播搬上了试卷。考生必须对热点有所关注,才会对答案有所把握。
再比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毫无疑问是今年的命题热点,全国卷三套试卷里都有体现。全国Ⅲ卷的试题材料,则放在了中国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支持全球抗击疫情的方面,考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知识。考生如果在备考时从相关角度思考过这一重大事件,做出正确回答也不是难事。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一方面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并且多思考社会热点可以对应到哪些课本知识。多做这样的训练,就能建立良好的思维,对于考试来说很有帮助。
二、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比如考查银税互动、电商直播、中央财政设置专项基金、治理黄河等相关事件,表面上在考课本上对应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思考公共问题,正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体系的体现。
三、关注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比如第38题,考查家庭农场对于乡村经济活力的作用,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和日常习题,在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作答。
再比如第20题,以中国和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保护秦始皇陵兵马俑等项目展开交流合作,考查中法开展合作的目的,也需要考生立足材料,深入思考两国文化合作的意义,才能做出正确回答。
(作者:王雪,有道精品课高中政治教师,十年一线高中政治教学经验,近百名学生考入北大、复旦、人大等一流高校。)
地理:
回归地理核心原理,贴近生活实践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素养与能力并举,知识与应用结合”的命题特点。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特别突出了当下科学抗疫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高考改革地区的命题方向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今年的全国Ⅲ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试题难度比例合理,由易到难,有助稳定发挥
今年的全国Ⅲ卷继承了过去几年的形式与难度,11道选择题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比例适中,难度逐渐增加,比较好地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区分度要求。在试题结构上也涵盖了“文字推理类”“地图判读类”“统计图表类”和“地理信息图表类”四个主要的类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
例如试卷的选择题第1-3题通过示意图的方式考查了汽车产业布局与转移、4-6题通过统计图表考查了人口增长与变化、7-8题通过地形地质截面图考查了岩层形成顺序与地质变迁、9-11题通过文字信息推理考查林线雪线与周围地理环境的问题。这些题目都非常好地利用材料信息和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综合题贴近生活,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变化,立德树人
例如试卷的第36题讲述了马来西亚将废弃的锡矿改造成休闲度假中心,既检验了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利用文字材料、地图信息考查了综合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卷第37题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在毛乌素沙地绿化治沙的生态成就,四个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对“湖泊与风沙活动”“固定与流动沙丘”“湖沼面积变化”三个设问,逐步向学生展开了“西北治沙”这一大事件的清晰脉络。最后一题通过开放设问“是否认同毛乌素沙地会消失”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应用与思考,鲜明体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对今年的高考地理真题的分析,我们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只靠“记忆书本”“背诵教材”已经很难把地理学好了,面对材料突出、设问新颖、考查能力的高考试题,不主动思考的同学一定会束手无措。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更加注重对地理读图能力、材料分析能力、事物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高考中立于不败的境地。
最后,高中同学应该如何做好未来学习的规划,有效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地理思维和能力,笔者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一、回归地理原理,重视事物形成过程,关注大气、河流、海洋、板块、外力、生物等自然核心考点。这样在面对试卷新型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快速解决;面对创新题目时,可以迁移原有概念的过程、原理解决问题;面对较难的综合题目时,也能快速分解题目,产生思路,逐一破解;
二、注重能力培养、构建地理思维,训练试验探究的精神。题目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日常的解题训练目的也不是为了背题目、背题型,而是发掘解题背后的思维逻辑,强化分析题目的过程,才能在面对创新题、综合题、变式题的时候运用地理思维分析破解;
三、观察生活、抽象提炼,分析有实际背景的地理问题。地理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社会中有地理,自然中也有地理,地理也蕴含在建筑、交通、贸易、娱乐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学生应该有意识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尝试解决。久而久之,形成较好的地理抽象能力、地理应用思维,不光有助于解题,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地理观点、培养地理素养。
(作者:包易正,有道精品课高中地理教师,十一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国家级期刊一等奖获得者)
历史:
考查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家国情怀
从通史角度分析,整体上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重与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Ⅲ卷,在知识模块角度,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交织在一起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综合性增强,符合高考命题的综合性考查要求。对于改革类选修内容的考查,也打破以往只考课外改革的惯例,开始加重对教材内所讲改革内容的考查,体现了未来新旧高考衔接的趋向。另外,命题中对于史学素养考查更加巧妙,蕴含在试题的情境问题和思考之中,命题技术更加高超。
具体来看,试题有这样三个特点:
1.贯穿始终的家国情怀
2020年的历史试题,基于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将理想信念、品德修养、创新精神有机地融入试题,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历史观的合格学生。
例如28题对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考查,体现了与现实联系紧密,对学术和社会热点没有刻意回避,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试题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巧妙地融入了试题中,体现了历史的实践功能,有利于学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显示了历史在高考科目体系中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
2.选修模块考查新变化
今年的选修模块命题一改往年远离教材的做法,加强了与教材的联系。例如45题涉及到俄国农奴制改革,46题涉及到抗日根据地,都是将必修与选修相融合。这将会对教学产生新的导向,必须改变以往选修教材的教学方法,单纯地依靠刷题、不讲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考变化的趋势。
3.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考查多为主体知识,围绕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组织材料。选择题题干简短,所选的情景材料,由现代文代替了文言文材料,浅显易懂,阅读障碍大大减少,考生不会因为材料的阅读难度较大而影响解答。设问方式上仍旧保持全国卷风格,注重考查“反映出、表现了、客观上”,凸显对学生历史综合应用能力考查。
(作者:李珊玥,有道精品课高中历史教师,七年一线高三教学经验,累计网络付费学员超过万人。)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5.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