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报考指南 >> 详细信息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以“三个聚焦”高质量推进高职扩招教育教学工作

2020/6/23 16:36: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以“三个聚焦”高质量推进高职扩招教育教学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人员高职扩招(以下简称“扩招”)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从政策宣传、招生录取、教学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统筹谋划、科学管理,用心服务,有力有序落实各项扩招要求,共招生3108人(含退役军人575人)。同时,结合扩招生中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不同特点和现实需求,按照“模式多元、学制灵活、标准不降”的原则,实行单独编班、分类管理、分层教学,确保各类学生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用得顺,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学校特色,全体动员齐努力,高质量完成招生录取
    1.高位推动扩招工作。将扩招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扩招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面布局,全员参与,全面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2.广泛动员生源报考。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官微、彩页、“江教在线”、“红色频道”等媒体矩阵,大力宣传国家扩招政策、学校深厚的机电文化及办学优势特色,扩大学校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学校对梳理出来的有潜在生源的单位、学校和企业,安排个人或部门精准对接;广大教职工对接中职毕业生、亲朋好友,校领导亲自带队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织专项生源。将国家扩招政策、社会发展需求、学校专业优势、实行全免学费优惠条件等宣讲透彻,形成了“入校入企入村入户入心”开展面对面宣传、点对点落实的大好局面。为考生到校应考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与指导,把服务做到考生的心坎上。
     3.阳光透明做好招录。针对本校报考人数近6000人的大规模情况,本着集中服务、确保安全、方便考生的原则,学校在生源比较集中的万年县、瑞金市两地设置分考点。成立考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考务工作手册》,一切按普通高考的标准要求安排考务。邀请属地公安局、派出所、交警大队等干警进校驻守。学校纪检部门全程参与并监控命题、试卷印刷和运送、涉密人员封闭、考务人员培训,严肃监考、巡考、阅卷、登分、录取、信息发布等流程,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操作透明,接受社会和考生监督。
二、聚焦生源特点,深入调研强落实,高标准抓好教育教学
     1.做“深”学情分析。针对录取的3108名扩招学生,学校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联合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和学情分析,了解不同生源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摸底不同学生群体在求学方式上的差异诉求,并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工作会议,论证分析学校的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及扩招专业建设如何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如何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如何对接实际工作过程,对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给出指导性意见。邀请职业教育专家来校指导,交流和研讨岗位技能分析的思路,典型任务提炼的方法、职业能力识别与分类、技能等级划分标准和岗位技能矩阵的构建等。在广泛学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学校普通高考统招生源和社会人员扩招生源分类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2.做“特”双元育人。建立健全学分制、半工半读、现代企业学徒制等各项制度,全面构建自主学习、开放学习、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结合扩招学生特点,创新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生源集中、教学资源丰富、企业技术先进对口等因素,学校设定了南昌本校、瑞金中等专业学校、万年县职业教育中心、捷和电机(江西)有限公司4个教学点。设置线上教学+集中授课(含直播授课)+分类实训;线上教学+双休日集中授课(含直播授课)+分类实训;线上教学+送教入企(现代企业学徒制)等3种模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得到广大学生的点赞和好评。
      3.做“细”课程教学。学校在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专业教学团队依据专业研讨和专业论证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依托合作企业,将企业真实项目植入教学内容。同时,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在各专业课程中设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技术基础、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企业文化与素质拓展、企业管理通识等一些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帮助社会扩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规划理想人生。尤其是学校在8个优势特色专业中试点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通过课程思政项目建设,探索实践在专业课程中如何融入锲而不舍、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敬业态度、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让他们成为服务我省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共建和谐幸福社会的生力军。
       4.做“好”多样需求。针对此次社会人员高职扩招,因生源结构明显变化,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较大,采购优质网络学习平台,满足多元学习需求。开发符合学生特点,职业特点,身份特征的有关网络课程,打造线上学习颗粒化、系统化、模块化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通过制作相关技能微课、虚拟仿真平台,弥补技能素质培养的不足,为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奠定基础。积极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组织教师开展“三教”改革和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及培训,探索利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实施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需求。
       5.做“足”线上教学。制定高职社招学生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安排,确定“超星学习通+在线开放课程或自制信息化资源+腾讯直播课堂+QQ班级群”的总模式,二级学院(部)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了符合社招学生多样化要求的教学设计、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明确了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平台自学、教师定时在线答疑解惑,直播翻转课堂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组建了“社招生网络教育平台技术交流QQ群”,每一门课程均组建3-5人的教学团队,指定教师专门负责和对接相关工作。强化教学指导,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给出对应的知识、技能掌握要求。在线答疑之前布置好每次课的学习任务和需要自学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经常关注班级群中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并及时耐心予以辅导和解答。同时建立教学互助组织,加强对新老师结对帮扶,强化集体备课,共同完成社会人员高职扩招生在线教学任务。
三、聚焦学生成长,精准施策细管理,高水平做好服务保障
      1.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建设学校大数据平台,将各应用系统数据进行整合并实现数据交换,实现了学生只需进行一次入校信息采集,其他业务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并创建相关业务账号,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做到全校“一张表、一份数据、一个标准”,加快推进利用大数据平台、智能平台实施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建设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各平台入口,实现一网通办、一网全览。学生可以一键登录教务平台,完成课程选修、成绩查询;可以一键登录图书馆系统,实现查阅电子图书、检索馆藏纸质图书、预约借书、在线续借等功能;可以通过“校园百事通”小程序,学生全方位了解学校资讯,从校园新闻的及时推送,到办事流程的查询,再到各种通知公告。
       2.以多元化建强师资队伍。针对社招专业教师缺口,加大了人才引进的步伐。增加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让人才不求为我校所有,但求为我校所用,2019年公开招聘补充了30名专业教师。围绕四个社招专业建立了专兼职、校企一体的教学团队,即“汽车创新教学团队”、“智能制造创新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创新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化”教学课程及资源,通过采取“双导师”制度,共同完成线下教学任务。同时鼓励老师参加国培和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2019年度有378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培训和企业实践。
      3.以精细化推进服务育人。针对社招学生多元生源的结构特点和培养要求,学校选拔师德师风素质优良、班级管理经验丰富、信息化职业素养较高的辅导员,负责各班级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线上学习过程管控、线下集中学习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工作。
制定《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扩招学生辅导员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高职扩招学生班级辅导员工作职责及要求。结合社招学生从“00”到“70” 后的年龄跨度较大,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的现实情况,辅导员创新班级管理,按照性别和年龄结构进行分组管理,发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学生群体,辅导员设计个体督学、导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人文关怀,细化暖心服务,例如,有的辅导员对每月过生日的学生在生日当天在班级群里发布祝福语,全班同学同步跟进祝福,让大家感受班级温暖,增进感情,加强团结,强化对班级认同、对学校认同,全力营造 “互补、互助、互爱”氛围。
来源: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1.2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