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已逐渐淡化了知识题的考核,而侧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中考命题的总趋势和走向,而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教参的分析、导读提示、辅导材料等等仍没能和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目标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靠拢、没能为阅读教学和智能训练提供外部服务,这就使教师教得茫然,使学生的思维被框定。为此许多语文教师授课时或面面俱到或蜻蜓点水;学生则生剥活吞或以一鳞半爪来替代全文主旨,我们不难发现中考命题很注重挖掘考查文段的深层内涵—词句的内在含义,内在联系等,而这正是教学的准点,但中学的教参对此方面所谈甚少,练习题设计也极少对此体现,而仍是注重知识性的题型。这不免造成教材与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目的没法直接接轨,也就一定程度地影响到“现代人考不好现代文”。为此,要尽快地建立教材的配套机制,突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阅读教学目标,向中考命题的智能型靠拢,实现教材与现代文阅读目的的直接接轨。
阅读理解的差异性
对同一段文的解读,不同的学生、教师都存着选择的非统一性,解读的差异在每堂课、每份考试上都明显地体现出来,对此,很难讲得清谁的解读是正确的,谁的解读是错误的,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阅读的准确封断和选择,令人无所适从,也就影响到中考阅读的得分率。
例如中考试阅读《想和做》两段文学,标准答案中的中心论点应填“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考生中很多认为本段强调的是“想”,所以中心论点应选:做,要靠想来指导。这解读的差异性体现影响了得分率,很难说标准答案就一定标准,笔者认为:这段的中心论点应为:做,要靠想来指导。这更切近这段强调的“想”字。然而标准答案又如是解,这必将引起教师解读时的茫然,只好“浅尝辄止”以免引起混乱。
又如中考记叙文阅读题第五题:“ 表现了样子……” 。许多考生填:表现了样子的凄惨命运。这“表现了”三字的一出现使学生无法断定是填中心意思还是填中心思想,这就造成智力好的学生认真审题,反复思考究竟是要求填中心意思还是中心思想后,反而填错了,而智力平平的学生,根本不会考虑到“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应有所区别,而是不管它那么多,盲目、随意地填写下去,反而对了。这就是命题的错误导向,限定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正常发挥,同时又把考生引入误区,影响了得分率。
再如《给青年的一封信》一文,论述的中心就是三个分论点,分不清哪个是主要的见解。而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心论点是:给青年科学家提出希望。因结构较特殊,对中心论点和选择引起很大分歧和争议。笔者认为“给青年科学家提出希望”是论题而不是论点。
阅读教学的盲目性
阅读教学目前还大都流于“大锅饭教学”的层面,平均用力,泛泛而谈,笼统分析,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么“提问加解答”,这种模式已阻碍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的,这主要是教师对阅读的规律性把握度不高,可操作性小,使阅读教学的随意性增加,势必影响解读的准确率和得分率。为此,阅读教学需要我们探索和把握解决疑难问题的规律,并将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规律,授之以法”,减少解读的“盲目性”,提高“可操作性”程度,以此来提高解读的准确率和得分率。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5.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