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52项拟授奖成果公示

2018/9/29 14:00: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近日,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公示,共遴选出拟授奖成果452项,其中拟授特等奖成果2项,拟授一等奖成果50项,拟授二等奖成果400项。公示期为2018年9月28日至10月7日。

  具体有哪些成果入选?一起来看全名单:

特等奖(2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 谢和平,步宏,张红伟,李中锋,冉桂琼,周琳,杨军,冉蓉,胡娜,夏建钢 四川大学
2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 杨宗凯,彭南生,刘建清,李鸿飞,吴砥,杨浩,曹阳,胡慧洁,郑伦楚 华中师范大学
一等奖(5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入耳入脑入心 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许宁生,焦扬,陈锡喜,沙军,赵宪忠,褚君浩,姜智彬,刘淑慧,顾铮先,曹文泽,李梁,张黎声,李江,李国娟,吴强,桂永浩,顾钰民,宗爱东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
2 砥砺求索35年——情感教学理论的创立与实践 卢家楣,刘伟,贺雯,王俊山,陈宁 上海师范大学
3 国家试点学院APLIC教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朱旭东,石中英,李家永,王晨,黄欣 北京师范大学
4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晓虹,王晓红,涂凌波,曾祥敏,赵希婧,冷爽 中国传媒大学
5 教学、实践、科研相结合的语言学培养模式 陈保亚,汪锋,董秀芳,叶文曦,李娟 北京大学
6 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王守仁,杨金才,刘云虹,何宁,张俊翔,陈民,王奕红,崔昌竻 南京大学
7 面向国家战略的数字化与国际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何人可,季铁,谭浩,袁翔,肖狄虎 湖南大学
8 中国根、复旦魂——打造重实效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系 吴晓明,秦绍德,蔡达峰,焦扬,孙向晨,王德峰,彭裕文,汪源源,周鲁卫,童兵,徐雷,徐瑾,李钧,徐珂,刘丽华 复旦大学
9 基于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周武,刘正,胡惠君,戴雨享,汪正虹,李文,韩熙,彭倩 中国美术学院
10 “悦读经典计划”——重塑大学阅读文化的育人路径新实践 周宪,徐兴无,陈谦平,张辰宇,蔡颖蔚,郑昱,洪修平,于天禾,周晓虹,王守仁 南京大学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集群建设 洪银兴,葛扬,安同良,沈坤荣,范从来 南京大学
12 一体多维 二元融合 新型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轶,杨东,高圣平,王旭,时延安,杜焕芳,石佳友,姚欢庆,徐阳光 中国人民大学
13 “四型人才”导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黄进,于志刚,卢春龙,田士永,孙园植,吴宏耀,刘坤轮 中国政法大学
14 智能化环境下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 陈信元,李增泉,朱红军,朱凯,饶艳超 上海财经大学
15 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并重的 MPAcc人才培养模式 支晓强,王化成,周华,戴德明,徐经长,赵西卜,宋建波,孙茂竹,耿建新 中国人民大学
16 迈向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 钟登华,王树新,王静康,余建星,张凤宝,白海力,巩金龙,王世斌,杨秋波,曾周末,Jay Siegel,袁婷,刘坤,郭帅,车熙 天津大学
17 化学专业大学生科创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贾叙东,朱成建,陈露洪,侯文华,郭子建,李育佳,张剑荣,葛欣 南京大学
18 依托优势学科 构建与实践工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高存法,邓宗白,唐静静,沈星,史治宇,陈建平,张丽,严刚,金栋平,刘先斌,史志伟,蒋彦龙,顾蕴松,孔垂谦,王中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 改革工科数学教育模式,全过程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黄廷祝,徐全智,覃思义,程光辉,杨鹏,张勇,李明奇,蒲和平,何国良,李良 电子科技大学
20 大类招生、平台培养、特色发展—— 大电类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李少远,张峰,高怡祯,张焰,杨明,邹卫文,黄林鹏,周越,王祉月 上海交通大学
21 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王静康,冯亚青,张凤宝,于建国,李伯耿,陈建峰,山红红,梁斌,潘艳秋,王玉军,陈砺,管国锋,庄志军,张玉苍,张金利,郝长江,夏淑倩,赵双良 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吉林化工学院,海南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22 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丁汉,何岭松,尹周平,吴波,吴昌林,陶波,丁雨葵,凌玲,徐江,张俐 华中科技大学
23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师生多维互动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 陆国栋,费少梅,顾大强,王进,刘衍聪,孙毅,蒋丹,陶冶,王枫红,刘振宇 浙江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24 学做融创 通合一体——建筑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改革与实践 王建国,韩冬青,鲍莉,孙世界,陈薇,朱雷,张彤,李向锋,夏兵,张嵩,傅秀章 东南大学
25 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教师领航,一流航宇材料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李贺军,张军,王永欣,李文亚,李克智,耿林,杨延清,李付国,王锦程,董文强,李金山,苏彦庆,陈忠伟,闫久春 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26 面向国家急需,构建“三位一体”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郝跃,张进成,郑雪峰,庄奕琪,张玉明,冯晓丽,侯晓慧,赵树凯,程珺,蔡觉平,张士红,柴常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7 产业需求牵引的计算机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 罗军舟,李伟,耿新,杨全胜,汪芸,舒华忠,程光,徐立臻,姜龙玉,李雯,吕倩 东南大学
28 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研究和推广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桂小林,傅育熙,王东,黄传河,温莉芳,秦磊华,朱敏,李士宁,胡成全,吴功宜 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29 优化知识体系,打造优质资源,创建《数字移动通信》精品课程 王金龙,蔡跃明,陈瑾,龚玉萍,宋绯,崔丽,杨文东 陆军工程大学
30 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程伯基,柯杨,王维民,谢阿娜,蔡景一,鲁映青,杨棉华,汪青,杨立斌,厉岩,曲波 北京大学
31 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陈晓阳,姜峰,张永亮,郭燕锋,刘向东,邓诣群,李吉跃,苏雄武 华南农业大学
32 夯实医教协同,综合性大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陈国强,郭晓奎,胡翊群,钮晓音,邵莉,唐华,梅文瀚,洪梅,胡伟国,郑青,郁松,陈洪,周栋,苏懿,缪青 上海交通大学
33 服务健康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姚文兵,樊陈琳,徐晓媛,于锋,葛卫红,孙小丽,席晓宇,何聿娴 中国药科大学
34 全方位多途径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育卓越医学人才 李立明,王云峰,张勤,管远志,马春雨,潘慧,马超,高小惠,杨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
35 “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我国推拿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 房敏,严隽陶,曹仁发,沈国权,龚利,赵毅,孙武权,张琴明,李征宇,张昊 上海中医药大学
36 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 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 孙康宁,梁延德,傅水根,于化东,张景德,罗阳,林建平,朱华炳,童幸生,刘会霞,韩建海,邢忠文,付铁,朱瑞富,张远明,李爱民,毕见强,杨莲红,韦相贵,黄根哲 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汉大学,江苏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昌吉学院,钦州学院
37 基于“问题链教学”创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 冯秀军,陈文娟,谢玉进,黄刚,郭红梅,韩美兰,王雪梅,柳建营,李志军,韩小谦 中央财经大学
38 课程与时俱进,重大项目引领,着力品行养成,构建创新型研究生一流培养平台 陶文铨,何雅玲,王秋旺,何茂刚,李增耀,唐桂华,赵小明,刘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
39 创建战训一体技战融合特色的作战运筹与任务规划新兴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吴军,杨任农,田军,王瑛,张宝华,丁键,张涛 空军工程大学
40 激发学术志趣 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 清华大学
41 探索理论,更新理念,厘革路径,贯穿PACE要素的三元课堂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贵安,衣新发,宋永成,何聚厚,龙宝新,郑海荣,乜勇,李铁绳,王文博,李正德,耿晓丹 陕西师范大学
42 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 张伯礼,匡海学,郭宏伟,胡鸿毅,王键,王省良,吴勉华,余曙光,闫永红,刘红宁,范永升,石岩,李灿东,王平,高树中,宋柏林,牛阳,吕志平,安冬青,王占波,吴范武,卞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南阳理工学院
43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平台的创建 杨斌,史宗恺,孙宏斌,邴浩,李双寿,付志勇,余潇潇,顾学雍,杨建新,邓焱 清华大学
44 研究型大学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20年实践 严建华,吴晓波,尹金荣,魏江,邬小撑,邱利民,林伟连,陈凯旋,金一平,徐小洲,高峰,郭斌,寿涌毅,刘向东,郭继强,江全元,周文文,邵明国,张林,朱佐想,吴维东,任聪静,王璐莎 浙江大学
45 综合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骏,邵进,高新房,王栋,李灿,董婷,李成,葛俊杰,胡凯,孙建军,杜骏飞,王维嘉 南京大学
46 新建—新兴—新型:突破同质同构 推进八个转变 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探索实践 蔡敬民,储常连,余国江,刘建中,陈秀,王晓峰,吴克,刘红,谢海涛,詹向红,许徐,夏琍,吕刚,檀明,俞志敏,董强,王庆龙,贾峰,缪群道,朱涛,葛春梅,汪文忠,陈江华,杨学春,胡晓军,华建兵,牛欣,江芳,侯继红,宋玉军,孙建安,伍德勤,胡艳萍 合肥学院
47 多元协同培养机电融合卓越创新人才 纪志成,张秋菊,唐英年,卢立新,化春键,武美萍,王利强,蒋毅,王生洪,王艳,李可,陈海卫,吴静静,金同康,陈国庆 江南大学,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
48 面向国防重大需求 “五维一体”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海燕,张卫红,李勇,李春科,晁小荣,郭喜平,李玉龙,林欢欢,李圣,谢发勤,侯俊 西北工业大学
49 融合产业学科优势,基于“一课三化”举措,推进光电专业创新人才的群体培养 张新亮,杨晓非,江建军,刘劲松,刘继文,柯昌剑,李元杰,聂明局,曹丹华,王英,邓前松,鲁平,吴裕斌,崔晟,杨振宇,李玲 华中科技大学
50 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 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徐晓飞,战德臣,陈越,蒋建伟,嵩天,王杨,冯祖洪,张龙,傅育熙,何钦铭,赵柱,韩飞,杨波,翁恺,苏小红,初佃辉,张策,李晗静,吴明晖,崔立真,梁永全,张广渊,王成端,董吉文,鲁芹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河西学院,临沂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潍坊学院,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二等奖(40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1 “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吕立杰,陈旭远,解书,马云鹏,唐丽芳,于伟 东北师范大学
2 “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全方位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波,马新东,赵青,刘静民,胡凯 清华大学
3 地方师大师范生多元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杜伟,任立刚,杨洋,黄砾卉,李松林,黄伟,卢永平,蒋伯瀚,官米佳,王珂,毕剑,李志全,黄燕,曹艺,张红 四川师范大学
4 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与实践——基于乡村教育振兴的“一师方案” 彭小奇,刘志敏,蒋蓉,陈梦稀,佘向军,肖湘愚,童小娇,侯蓉,江正云,蔡海军,王建平,杨家福,邓素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5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南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史国生,严海平,邹国忠,宋燕,夏菁,沈鹤军,袁野,孙飙,吴晓红,于翠兰 南京体育学院
6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联盟教师教育“共同体”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蒋永文,马力,陈新,匡锦,王鉴,李天凤,罗明东,章新,浦虹,解永刚,段利华,王全,王石华,杨明宏,马丽娟,董大校,赵周,李玲 云南师范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大学,红河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昭通学院,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保山学院,文山学院,普洱学院
7 以人格养成为引领的卓越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曹莉,韩春利,李思民,周芳,陈家起,李峰,杜高山,周跃辉,王加新,郑亚淼,李士建,朱磊,刘翔,王凯,解毅飞 曲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8 基于大教学观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融通育人模式实证研究 郭健,王培光,刘卫萍,张秋山,单耀军,王英龙,梁巍 河北大学
9 浙派名师引领下“三维六环”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探索 童富勇,孙德芳,叶哲铭,肖正德,王强 杭州师范大学
10 创建五阶段递进式教师教学培养体系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引领西部教师发展 马知恩,王小力,鲍崇高,张健,雷利利,赵欣,李远康,左莹莹,董喆,张明,李宏荣,吉康敏,朱继洲,胡奈赛 西安交通大学
11 德业双修: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与创新 童世骏,周傲英,雷启立,唐玉光,周彬,吴薇,吴成领,丁旵明,艾东升,谭红岩,苟健,吴平颐,陆蓉蓉,杨艳红,林德龙 华东师范大学
12 面向未来的“三维度•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实践研究 郑国民,王洛忠,李艳玲,魏锐,张弛,杜春光,马东瑶,王蔷,曹一鸣,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
13 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高夯,魏民,李广平,郑长龙,袁孝亭,李淑文,徐笑梅 东北师范大学
14 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三维六域”教师教育类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 丁锦宏,邓宏宝,许映建,王珏,张志泉,李祖祥,张建平,王灿明,姜永杰,徐志刚,吴东照 南通大学
15 “三维核心能力”导向的卓越教师精准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周泽扬,申仁洪,龚燕,杨如安,刘建银,魏勇刚,张明志,李文平,林长春,刘眉 重庆师范大学
16 尚师德 强能力 重融合 善反思——学前教育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顾荣芳,虞永平,郭良菁,邱学青,张俊,王海英,张永英,杜悦艳,刘晶波 南京师范大学
17 三教统整,三课并进,三助扎根——教育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朱德全,林克松,张辉蓉,徐小容,王牧华,唐智松,朱桂琴,李姗泽,彭泽平,罗生全,李欢 西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18 基于全人发展理念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 陈英和,王大华,彭华茂,伍新春,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
19 泛在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梁存良,陈广文,徐久成,李帅军,宋晔,朱珂,罗红艳,李海龙,张瑾,邓敏杰,王天意,王春丽 河南师范大学
20 “3+3+3”学教交替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袁宗金,周红,华希颖,徐虹,李煜,蔡红梅,杭梅,周燕,孙幼红,王晓萍 南京晓庄学院
21 “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杨力,姜智彬,王会花,金慧,王雪梅,姜锋,李岩松,王静,潘煜,赵鸣歧,查明建,衣永刚,邓惟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2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刘宏,孙玉华,彭文钊,任雪梅,安利红,王钢 大连外国语大学
23 外语专业国际体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宁琦,程朝翔,赵华敏,黄燎宇,王丹,郑清文,崔桂红 北京大学
24 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生态型培养体系构建 胡百精,周勇,张辉锋,王润泽,刘海龙,许向东,高贵武,王菲,赵云泽 中国人民大学
25 分类发展,全程育人,多元评价——外语学科研究生一流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彭青龙,陶庆,王同顺,郭鸿杰,都岚岚,朱一凡,田艳,吴诗玉,张鸿刚,吴保华 上海交通大学
26 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赵振宇,张昆,顾建明,何志武,刘义昆,牛静 华中科技大学
2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新闻人才培养“六结合”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林如鹏,支庭荣,刘涛,张晋升,邓绍根,杨先顺,范以锦,刘红兵 暨南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28 基于创新驱动的文科实验教学供给侧改革与实践 杨亦鸣,朱祖德,余光武,满在江,顾介鑫,杨通银,刘涛,王仁法,耿立波,于亮,刘俊飞,张珊珊,钱进,刘永宁,潘震 江苏师范大学
29 基于经典细读与方法引导的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 李浩,段建军,张文利,李芳民,成明明,田苗,杨新平,杨遇青,邱晓,赵阳阳 西北大学
30 构建多层面、多维度、多媒介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开放式教育教学体系 郭英德,康震,李小龙,李山,谢琰 北京师范大学
31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新科,霍松林,刘锋焘,高益荣,刘生良,傅绍良,吴言生,赵望秦,霍有明,曹胜高,高一农,柏俊才,杨晓斌,程世和 陕西师范大学
32 青春同创,人文化成:中文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度转换 李建中,高文强,李立,萧红,王怀民,萧映,肖圣中,叶李 武汉大学
33 创立“续理论”高效学外语 王初明,姜琳,王启,王凤兰,王敏,许琪,伍志伟,洪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4 翻译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贺莺,王军哲,曹怀军,张旭,李向东,祖赟,崔启亮,石丁,李程,王晓东 西安外国语大学,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中译语通科技(陕西)有限公司
35 “语言+地区研究”—— “一带一路”非通用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孙晓萌,米良,傅聪聪,李亚兰,汪波,李小元 北京外国语大学
36 PPE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姚新中,陈彦斌,闫瑾,罗安宪,徐尚昆,张时坤,于泽,曹司彬 中国人民大学
37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探索 高松,裴坚,金顶兵,董志勇,董礼,王海欣,方新贵,李晓明 北京大学
38 旨在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 “科学与人类文明”通识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盛正卯,蔡天新,王彦广,叶高翔 浙江大学
39 全面发展、主动成长——南开大学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龚克,朱光磊,杨克欣,刘立松,杨光明,蒋雅文,白云龙,何璟炜,王成辉,季纳新,杨岚 南开大学
40 中山大学博雅模式:以经典为中心的通专结合之路 甘阳,王承教,李霖,董波,肖文明,吴海,刘海川,陈慧,胡劲茵,黄俊松,吴宁,童庆生,陈少明 中山大学
41 十年坚守:创新中华经典学习与汉字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党怀兴,李贵安,刘生良,曹胜高,郭迎春,石洛祥,王文博,朱晓彧,余志海,张向侠,张小东 陕西师范大学
42 打造跨校跨地区通识教育联盟,构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马骁,杨丹,曾道荣,何云庵,杨海洋,曹顺庆,吴能表,蒋宁,陈秋生,习勇生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
43 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张伟刚,宋峰,刘铁根,马秀荣,江俊峰,严铁毅,高艺,王恺,尚佳彬,王斌辉,刘佳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44 立足世界史一流学科,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培育史学英才 周巩固,朱寰,韩东育,梁茂信,张强,刘景岚,王邵励 东北师范大学
45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 刘安志,陈曦,潘迎春,魏斌,谢国荣,杨国安,蒋焰,熊芳芳 武汉大学
46 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北大文物建筑田野记录与价值发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徐怡涛,杭侃,孙华,王书林,张剑葳 北京大学
47 哲学专业基础理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跃军,王秋,张继军,王国有,关健英,蒋红雨 黑龙江大学
48 培养有情怀的剧作家——艺术院校编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 陆军,叶长海,孙惠柱,姚扣根,黄溪,刘艳卉,孙祖平,赵韫颖,刘庆,徐煜 上海戏剧学院
49 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俞丽拿,廖昌永,吴强,李坚,徐惟聆,方琼,陈春园,唐哲,唐俊乔,郁音嘉 上海音乐学院
50 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刘伟冬,李彤,章文浩,樊波,于友善,张放,金丹,朱智伟 南京艺术学院
51 构建艺术与工科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多维协同培育国际化时尚设计人才 李俊,周洪雷,王朝晖,于晓坤,姚卫新,肖平,夏雅琴,李敏,陈彬,汪芳,彭波,吴翔,张向辉,崔玉梅 东华大学
52 革新机制、深耕文化、拔尖人才—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高镀,黄奕华,惠彤,张晓梅,李卿 北京舞蹈学院
53 综合性大学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创造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吕效平,李兴阳,陈恬,高子文,杨柳 南京大学
54 中国电影史论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拓展 周星,张燕,王宜文 北京师范大学
55 发挥行业特色大学优势, 培育京剧武戏尖端人才 巴图,舒桐,年金鹏,李亚莉,徐小刚 中国戏曲学院
56 跨校联合、校企协同,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涂清云,甄巍,贾秀清,李剑平,胡正荣,孙立军,夏敏,许一新,倪洁,周雯,高薇华,张丽,李岩,战京娟,李亮,王昊,许成伟,王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
57 适应未来转型,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张凌浩,辛向阳,魏洁,刘宁,邓嵘,廖曦,杨茂川,过宏雷,赵昆伦,鲍懿喜,曹鸣,杜守帅,胡伟峰 江南大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
58 课程创作化、教学现场化——油画艺术教学的中国路径探索 庞茂琨,李强,王朝刚,张杰,宁佳,朱海,马文婷,熊莉钧,刘晓曦 四川美术学院
59 “三创合一、艺工商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陈丽萍,宁钢,冯浩,邹晓松,康修机,陈云霞,张纯,汪和平,吴晟,李慧颖 景德镇陶瓷大学
60 五位一体、贯通融合的复合型美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郭线庐,贺丹,李云集,王彬羽,李四军,闫伟,廖宗蓉,韩晓剑,李路葵,万晶晶,李巍,谢瑶,王中乐,吴靖,张乐 西安美术学院
61 循证科学为本的跨学科全球实地体验式教与学 陈英凝 香港中文大学
62 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创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段志光,解军,郑金平,邓蕊,张持晨,王志中,程景民,贺培凤,刘志伟,孙俊狮,骞宪忠,郜亮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
63 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 崔玉花,韩英姬,朴京花,向开明,金英花,李智渊,金育红 延边大学
64 清华MBA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 钱颖一,高建,钱小军,郦金梁,张进 清华大学
6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体系创新 林岗,张宇,谢富胜,邱海平,陈享光,赵峰,刘明远,张晨,齐昊 中国人民大学
66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田国强,夏纪军,常进雄,冒佩华,陈旭东,杨有智 上海财经大学
67 计量经济学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洪永淼,方颖,陈海强,蔡宗武,郑挺国,韩晓祎,范青亮,钟锃光 厦门大学
68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年实践与研究 林木西,王璐,张桂文,孙丽娟,曹艳秋,周健 辽宁大学
69 以“三提升双对接”为抓手,构建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保障体系 黄先海,潘士远,陆菁,顾国达,方红生,张荣祥,朱柏铭,郑春燕,范良辉,黄勇 浙江大学
70 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赵忠秀,洪俊杰,蒋先玲,许亦平,曹小勇,余心玎,石静霞,李小萌,张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1 深度变革情境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双强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乐云,马国丰,李永奎,何清华,胡毅,阮青松,郑弦,刘明强,施骞,凌建明,吴铭,万静远 同济大学
72 经管专业C-MAPs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实践 苏敬勤,叶鑫,洪勇,郑皓,朱方伟,宋金波,吕一博,李新然,郭文臣,王淑娟,李慧,杨春薇 大连理工大学
73 治国理政人才“三问三法”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创新 肖滨,陈那波,张书维,朱琳,马骏,何艳玲,倪星,陈天祥,郭忠华 中山大学
74 整合资源与技术的会计学专业创新型仿真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 方红星,王景升,张娆,耿云江,甄红线,常丽,付伟 东北财经大学
75 高素质会计人才“商能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开田,胡晓明,何玉,吴艾莉,管亚梅,姚学峰,孙月琴,姚文韵,李连军,段伟伟,吴价宝 南京财经大学,淮海工学院
76 本土原创学说引领的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 刘思峰,韩伯棠,方志耕,赵先,党耀国,徐海燕,谢乃明,菅利荣,钟华,吴和成,袁潮清,米传民,胡明礼,侯福均,关叶青,王建才,楚岩枫,陶良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77 “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 刘耀林,胡石元,唐旭,焦利民,何建华,詹长根,刘艳芳,应申 武汉大学
78 “科教融合、全程多元、知行合一”的物流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赵林度,王海燕,李四杰,何勇,薛巍立,韩瑞珠,孙胜楠,赖明辉 东南大学
79 基于“分层组合、工管融合、多元结合”的三创型智慧商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勋,琚春华,傅培华,蒋长兵,项益鸣,杨柏林,厉小军,谢波,王慧燕,伍蓓,邵俊,谢满德,吴功兴,徐锋 浙江工商大学
80 以三大能力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管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朱晶,林光华,应瑞瑶,何军,徐志刚,卢忠菊 南京农业大学
81 基于工商管理大平台的旅游管理一流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践 刘静艳,王帆,傅慧,屈海林,赵新元,吴晨光,叶浩彬,谢礼珊 中山大学
82 核心素养为魂、“LSM+”为体,创新融合式文科教学,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祝小宁,王志强,汤志伟,刘裕,张会平,杨菁,岳昌君,刘宇,史溢帆 电子科技大学
83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任宏,骆汉宾,刘贵文,丁烈云,徐波,顾湘,姬淑艳,毛超,张巍,杨宇,孙峻,曾德珩,华建民 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84 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理实一体,构筑财会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资源共享平台 王竹泉,綦好东,孙建强,曹玉珊,温素彬,张月玲,孙莹,杜媛,王贞洁,王苑琢,程六兵,杜瑞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85 西部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成功计划”十二年探索与实践 包国宪,何文盛,王学军,苗绪亮,沈正虎,吴建祖,王西文,孙立国,沙勇忠,李艳霞,王康周,陈强 兰州大学
86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陈旭,张志恒,朱谱熠,程平,邱杰,毛华扬,黄娇丹,吴花平 重庆理工大学
87 “三并重、四融合”,依托国家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法治人才 叶青,唐波,王月明,洪冬英,刘宪权,吴弘,李伟芳,丁绍宽,韩强,黄武双 华东政法大学
88 “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创设与实践 顾晓英,顾骏,聂永有,刘寅斌,肖俊杰,罗均,张新鹏,忻平,李友梅,狄其安,叶志明,王海松,王国中,许斌,许春明 上海大学
89 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改革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 方长平,蒲俜,周荣,李巍,左希迎 中国人民大学
90 “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 刘坤轮,田士永,许身健,刘晓兵,尹超 中国政法大学
91 新时代法治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付子堂,刘俊,石经海,张志辽,张伟莉,常烨,王黎,章晓明,梁小平 西南政法大学
9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项焱,肖永平,冯果,何荣功,冯洁菡,张善斌,李新天,罗国强 武汉大学
93 卓越为公:政治学一流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志敏,陈周旺,郑磊,郑长忠,扶松茂,沈逸,李辉,张骥,方明 复旦大学
94 从法律诊所到法律医院——法学实践教学模式的重构 高晋康,鲁篱,王伦刚,樊俊飞,汪蕾,王卓宇,兰荣杰,陶维东,雷芸,牟海英,印通,何霞,吴越,雷建昌,黄礼登 西南财经大学
95 跨学科卓越财经人才培养的十年探索与实践 汤火箭,李永强,张桥云,寇纲,郭建军,甘犁,陈昊,冉茂瑜,徐琳,余会 西南财经大学
96 “四元耦合”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潘镇,李金生,白俊红,刘阳,顾建平 南京师范大学
97 地方高校法律人才SPI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房绍坤,宋振武,张平华,范李瑛,郭明瑞,金福海,宋红松,王圣礼 烟台大学
98 衔接中学—大学物理综合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李川勇,王慧田,宋峰,余华,孙骞,陈靖,陈宗强,刘丽飒,刘松芬 南开大学
99 注重基础 强化实践 以国际化视野构建矿物岩石学434教学新体系 赖绍聪,刘养杰,刘林玉,陈丹玲,康磊 西北大学
100 集成学科优势,构建一流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祝世宁,吴小山,王思慧,王炜,李建新,鞠艳,应学农,胡小鹏 南京大学
101 理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逸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陈敏,姚正安,张雁,姚道新,巢晖,李志兵,赵福利,王其如,杨东华,陈慧,李玉芝 中山大学
102 以海内外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的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汤国安,龙毅,张书亮,莫少群,闾国年,Axing ZHU,汪涛,Josef STROBL,赵志军,孙在宏 南京师范大学
103 “不忘初心三十载”—电波传播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郭立新,吴振森,魏兵,李平舟,林波,张民,李江挺,郭宏福,韩香娥,金阳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4 全球视野下建设海洋实践教育系统,培育海洋科学高素质人才 陈敏,郑爱榕,朱红梅,王德祥,张宇,刘瑞华,曾隆隆,陈明茹 厦门大学
105 秭归地球科学科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综合改革 赖旭龙,喻建新,张先进,余宏明,周建伟,王建胜,殷坤龙,杨伦,吕占峰,冯庆来,彭松柏,侯林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6 能源化学研究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郑南峰,田中群,孙世刚,江云宝,夏海平,朱亚先,王野,任斌 厦门大学
107 新时期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毛宗万,童叶翔,陈小明,巢晖,陈六平,乔正平,闫素君,汪波,李攻科,卢锡洪,李高仁,姜隆,刘鹏 中山大学
108 博伊特勒书院——生命科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周大旺,韩家淮,李勤喜,左正宏,王勤,张伟,陈雪芬 厦门大学
109 基于“一体两翼”的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廖文波,张雁,项辉,余世孝,王英勇,彭少麟,庞虹,周婷,石祥刚,贾凤龙,刘蔚秋,黄建荣,凡强,陆勇军,张以顺 中山大学
110 生物科学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臧建业,洪泂,沈显生,白永胜,刘海燕,周丛照,赵忠,邸智勇,滕脉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1 “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万坚,张文华,涂海洋,邓阳,郭能,张礼知,吴正舜,李永健,温丽丽,龚静鸣,原弘,张爱东,肖文精,杨光富,徐芬,刘长林 华中师范大学
112 “从珞珈山到神农架”——创建立体化的生物学野外实践课程体系 汪小凡,王建波,谢志雄,杜巍,吴中华 武汉大学
113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学文化十讲”的建设与实施 顾沛,李军,向兵,兰莹莹,董敏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14 为培养一流数学专业人才 创新本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楼红卫,应坚刚,姚一隽,王志强,杨翎 复旦大学
115 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公共课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蒋晓芸,吴臻,秦静,张天德,刘保东,胡发胜,黄宗媛,王洪英,王玮,黄淑祥 山东大学
116 打造精品资源,构建多元化、个性化数学人才培养模式 林亚南,谭绍滨,谭忠,钱建国,邱春晖,金贤安,张剑文 厦门大学
117 基于科教协同的“一三三二”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杨义川,郑志勇,巩馥洲,李翠萍,孙玉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18 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步进阶”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朱长江,郭艾,王全迪,陈文革,张梅,杨立洪 华南理工大学
119 基于科教协同的“华罗庚班”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卢玉峰,李崇君,巩馥洲,李嘉禹,雷逢春,刘西民,张立卫,张宏伟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0 能源动力类“535”创新人才全方位 多层次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刘伟,罗小兵,杨昆,舒水明,陈刚,姚洪,陈汉平,成晓北,冯晓东,许国良,叶晓明,王晓墨,黄晓明,邬田华,龙妍,吴晶 华中科技大学
121 基于工程创新研究的能源动力类大学生实践教学改革 钟文琪,肖睿,朱小良,王明春,周克毅,归柯庭,张小松,吕锡武,华永明,陈九法,司风琪,李舒宏 东南大学
122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多方位全过程培养能源领域一流创新人才 高翔,薄拯,俞自涛,方惠英,吴学成,王咨元,陈玲红,金滔,成少安,王树荣,赵传贤,严建华,骆仲泱,倪明江,岑可法 浙江大学
123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谢广元,彭耀丽,赵跃民,匡亚莉,邓建军,陶有俊,陈增强,李延锋,叶璀玲,沙杰,夏文成,孟献梁,张双全 中国矿业大学
124 “卓越引领,产教协同,本研互融”的能源动力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与实践 王谦,袁寿其,施卫东,李伟,康灿,王军锋,刘栋,吉恒松 江苏大学
125 问行业发展建专业——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何利民,罗小明,李自力,李玉星,曹学文,黄善波,张树文,刘刚,李传宪,李扬,寇杰,吕宇玲,张足斌,梁法春,刘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26 集一流队伍、建一流基地、创一流环境, 培养一流力学人才 王铁军,李跃明,吴莹,殷民,张亚红,申胜平,胡淑玲,陈玲莉,陈振茂,徐志敏,刘书静,侯德门,田征 西安交通大学
127 军民融合、校企协同,培养具有献身精神的兵器类专业人才 何勇,袁军堂,谈乐斌,张相炎,杨国来,汪惠芬,王栋,姚文进,姚建勇,李向东,孔德仁,万莹,宋卓然,何卓菲,赵灵 南京理工大学
128 量子精密测量前沿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房建成,刘刚,全伟,袁珩,胡朝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9 建“三优一高”教学资源,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造就工程力学创新人才 杨海霞,武清玺,雷冬,殷德顺,邵国建,陈文,李煜,赵引,王向东,张淑君,邓爱民 河海大学
130 中科大本科力学拔尖人才培养传承创新与实践 吴恒安,伍小平,朱雨建,倪向贵,赵凯,何陵辉,何世平,尹协振,李永池,陈海波,杨基明,陆夕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31 基于国家级“名师、名课、名团队” 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朱传喜,黄先玖,吴照奇,陈春芳,曹廷彬,尹建东 南昌大学
132 金融统计融合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田立新,刘国祥,陈金如,严从华,朱全新,梁志彬,杜其奎,姚奕,赵静亚,米辉,杜秀丽 南京师范大学
133 测绘行业领军人才“四维协同”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建成,许才军,郭际明,闫利,姚宜斌,宁津生,邹进贵,王中全,花向红,黄声享,张小红,詹总谦 武汉大学
134 专业交融与优势集成的大机械“3融4为”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王天友,王树新,舒歌群,曹树谦,宋轶民,高文志,刘岳,夏振炎,张冠伟,项忠霞,汪健生,黄田,亢一澜,赵军,陈金龙,贺一新 天津大学
135 面向制造强国的建设战略,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人才 吴静怡,奚立峰,陈璐,郭为忠,王丽伟,盛鑫军,赵亦希,叶强,王彤,章俊良,张执南,姚振强,顾希垚,吴艳琼,徐凯 上海交通大学
136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融合创新的“三三制”机械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杨兆军,周晓勤,赵宏伟,周淑红,张富,寇尊权,谷艳华 吉林大学
137 工程创新能力导向的机械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贾振元,崔岩,孙晶,刘新,孙伟,王永青,张伟,刘莹,边悦玲,王殿龙,王大志 大连理工大学
138 团队铸重器,实践育英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机电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杨华勇,邹俊,徐兵,傅新,谢海波,龚国芳,阮晓东,周华,欧阳小平,刘伟庭,胡亮,祝毅,杨赓,张斌,张军辉,吉晨 浙江大学
139 深化内涵,创新路径,多方协同:机械工程领军潜质人才培养“一五三”新模式 陈雪峰,卢秉恒,王永泉,段玉岗,李兵,徐莉莉,郭艳婕,李瑞萍 西安交通大学
140 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跨界协同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时龙,杜静,宁先雄,江桂云,汤宝平,李良军,丁一,秦伟,刘英,郭钢,金鑫,刘静,罗远新,杨帆 重庆大学
141 “上天入海、四维融合”,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余隋怀,陈登凯,苟秉宸,于明玖,初建杰,卢凌舍,王淑侠,吴通 西北工业大学
142 国际化引领建筑与环境领域“二三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 周绪红,李百战,刘猛,蒲清平,姚润明,李正良,刘红,张智,喻伟,高微,Andrew Baldwin,Alan Short,Stuart Green,陈金华,丁勇,李楠,赵楠 重庆大学
143 基于文化与技术整合的城乡建成遗产保护及传承特型人才培养体系 常青,周俭,本杰明·穆栋,戴仕炳,张鹏,邵甬,韩锋,卢永毅,张松,陆地,李浈,王红军,朱晓明,卢文胜,梅青,鲁晨海,钱锋,朱宇晖,刘刚,汤众 同济大学
144 面向西部的绿色建筑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刘加平,杨柳,雷振东,李志民,叶飞,李昊,李钰,张倩,王芳,何文芳,宋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45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水利类专业认证体系,引领中国特色水利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陈元芳,姜弘道,黄介生,陈建康,李国芳,马震岳,胡明,陈达,李贵宝,聂相田,王瑞骏,任立良,张展羽,任黎,鲁扬,杨涛 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利学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146 城市设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革与实践 孙一民,苏平,肖毅强,王璐,李敏稚,周剑云,林广思,赵渺希 华南理工大学
147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设计类课程集群多元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 邵郁,孙澄,薛名辉,吕飞,张姗姗,董宇,赵晓龙,郭海博,马辉,梅洪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8 “一轴·双驱·三联动”——德才兼备型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童小东,吴刚,邱洪兴,陆金钰,李启明,周臻,张培伟,尹凌峰,王燕华,缪志伟,陈韵,舒赣平,傅大放,刘静,王景全 东南大学
149 “大土木”教育理念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贯通融合”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 龚晓南,陈云敏,董石麟,罗尧治,王奎华,胡安峰,詹良通,吕朝锋,林伟岸,杨仲轩,姜秀英,应宏伟,唐晓武,朱斌,余世策,丁元新,邹道勤,谢新宇,谢康和 浙江大学
150 聚焦海洋强国战略,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行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杨益新,宋保维,王惠刚,潘光,杜向党,张效民,胡海豹,崔荣鑫,姜军,卓颉,张立川,曹永辉,史文涛,蒲传新,李道江 西北工业大学
151 创建“一体两辅双驱”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一流工科人才 苏玉民,余建星,韩端锋,段文洋,骆寒冰,杜尊峰,耿敬,欧阳卫平,崔振平,张阿漫,潘峰,李云波,谷钰,黄胜,潘晓睿,孙玉山,闫宏生,康庄,余杨,李敬花,杨树耕,苏智,黄焱,郭春雨,成雷鸣,孙丽萍,闫雪 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大学
152 突出农工交融的农业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与实践 康绍忠,李云开,王福军,杨培岭,杜太生,黄冠华,霍再林,肖若富 中国农业大学
153 高峰建岭,打造铁道工程国际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服务高铁“走出去”战略 易思蓉,杜彦良,王平,刘国祥,高明,赵人达,罗霄,华宝玉,陈嵘,吴刚,周先礼,杨荣山,张铎,江久文,曾勇 西南交通大学
154 多维度全过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朱美芳,马敬红,吴文华,王燕萍,韩克清,张青红,戴蓉,张清华,龚静华,丁怡 东华大学
155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纳米科技创新人才“三融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述汤,王穗东,刘阳,刘庄,廖良生,孙旭辉,程振平,秦炜炜,John Mcleod,Igor Bello,David Seath 苏州大学
156 深度产教融合的材料类“工程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程晓农,杨娟,袁志钟,邵红红,赵玉涛,刘强,严学华,雷玉成 江苏大学
157 材料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创新 董丽杰,谢峻林,赵春霞,官建国,周红,文进,梅启林,刘韩星,周静,苏葵,赵广辉,冯小平,田仕,麦立强,张扬,付承菊 武汉理工大学
158 化工大类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钟秦,王泽山,解立峰,刘大斌,贾红兵,王娟,张舒乐,郝艳霞,姚薇 南京理工大学
159 以学生为本的化学化工类专业立体化开放工程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梁志武,王玉枝,蒋健晖,谭蔚泓,郭栋才,李文生,宦双燕,罗伟平,任艳群,尹双凤,夏新年,卢彦兵,熊远钦 湖南大学
160 地理信息类专业3332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杨昆,李满春,谢忠,潘玉君,陈振杰,冷天玖,王加胜,吴亮,朱彦辉,匡锦,孟超,罗毅,杨扬,洪亮,彭双云,王保云,陈占龙,赵波 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61 现代工程能力导向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唐辉明,王亮清,熊承仁,胡新丽,章广成,吴琼,李长冬,葛云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62 构建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宋爱国,祝雪芬,王立辉,祝学云,陈熙源,张力 东南大学
163 面向行业,强化创新—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程卫民,刘伟韬,辛嵩,刘音,周刚,黄冬梅,刘震,聂文,倪冠华,曹庆贵,陈连军,王刚,王海亮,吴立荣,赵文彬,陈静 山东科技大学
164 依托行业特色优势,区位协同、学科融合构建冶金与能源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马文会,张立峰,黄帮福,林艳,张新房,张小辉,张利波,翟大成,华一新,李坚,包桂蓉,王飞,王华,张英杰 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165 基于“提高解决复杂地质问题能力”的地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范文,杨兴科,李同录,焦建刚,彭建兵,李永军,卢全中,李荣西,刘建朝,祝艳波 长安大学
166 以ABET认证为契机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辛忠,郭旭虹,乐清华,司忠业,赫崇衡,许志美,徐益升,徐菊美,于建国,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
167 主动适应多元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培养特色鲜明的材料类高层次人才 孙军,王红洁,张立学,丁向东,单智伟,高义民,李长久,邢建东 西安交通大学
168 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生“四维-双平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吴小林,曾溅辉,张广清,张永学,王贵文,岳大力,雍太军,宁正福,金衍,安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69 双向互动国际化及校企深度协同的机械学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张波,朱学军,张帅,蒋小霞,张佃平,杨术明,尚欣,王冠,胡春生,张树玲 宁夏大学
170 需求引领,学科协同,跨界融合——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聂宏,江驹,左敦稳,陈国平,王严,周佼佼,楼佩煌,沈星,徐正扬,郑祥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1 电子信息硬件类创新人才的“两融合、三互动、四训练”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怀武,陈星弼,于奇,张波,何为,陶伯万,林媛,刘诺,宁宁,陈万军,潘锦 电子科技大学
172 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创新体系构建 陈文智,高小鹏,施青松,王总辉,张莉,姜晓红,季江民,王雷,陈建海,施敏华 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73 科教融合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马华东,罗红,孙岩,张海涛,刘亮,赵东,段鹏瑞,傅慧源,李文生 北京邮电大学
174 校企全过程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郑江滨,樊晓桠,李辉,刘志强,马春燕,蔡康英,郑炜,周玲 西北工业大学
175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以应用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杨志强,龚沛曾,李湘梅,肖杨,高枚,朱君波,丛培盛,孙丽君,耿芳,袁科萍,邹红艳,王睿智,王颖 同济大学
176 面向混合式学习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克宁,赵长宽,李金双,柳秀梅,徐彬,李封,高岩,刘小锋,于戈,鲍玉斌 东北大学
177 逻辑思维与工具实践并重的跨领域可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何积丰,姜宁康,王长波,赵慧,朱惠彪,曹桂涛,全红艳,张民,郭建,毛宏燕,李恒超 华东师范大学
178 OBE理念引领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贯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魏哓辉,胡成全,郭东伟,卢革宇,王健,陈娟,何丽莉 吉林大学
179 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刘卫东,向勇,李山山,张悠慧,王生原 清华大学
180 中日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罗钟铉,大久保英嗣,樊鑫,江贺,李凤岐,平林晃,林林,李豪杰,孔维强,刘玉琴,王卓 大连理工大学
181 地方工科院校计算机类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万良,范菁,江颉,戴光麟,王卫红,朱李楠,陈蓉蓉 浙江工业大学
182 适应现代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本硕博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孙伟锋,汤勇明,仲雪飞,徐申,吴建辉,李智群,孙立涛,时龙兴,王志功,张在琛,凌明 东南大学
183 以能力为核心,“三强递进式”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郭宝龙,李建东,石光明,赵韩强,杨敏,黎娜,辛红,毛立强,王林雪,李亚汉,朱伟,张宇鹏,云广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84 “双全”理念牵引 “5C”举措驱动 深化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 刘陈,郭宇锋,张玲华,刘芫健,程勇,肖建,陈鹤鸣,王伟 南京邮电大学
185 “实践问道、知行合一”,培养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创新人才 李晓峰,李少谦,李玉柏,郭志勇,林水生,杨宁,段景山,潘晔,凌翔,何翔,饶云江,李硕彦,张进,阎波 电子科技大学
186 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构建学习共同体,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 张晓林,张有光,王祖林,王俊,刘荣科,陈杰,徐华平,杨昕欣,张玉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87 虚实融合 校企协同 自主研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成效 王光义,陈龙,孙玲玲,刘春英,程知群,胡维华,张钰,刘国华,黄继业,刘顺兰,包健,姜周曙,章坚武,张珣,刘公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88 “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耿国华,董卫军,李剑利,彭进业,李康,张志勇,屈健,张蕾,刘晓宁,冯筠,赵武,王小凤 西北大学
189 构建自动化专业多元培养体系,着力培育理工融合拔尖人才 张承慧,段彬,李珂,李岩,陈阿莲,高瑞,陈桂友,姚福安,秦静,刘甜甜,刘锦波,李可,柴锦 山东大学
190 发挥学科优势,依托班级平台,创建研究型大学电气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李红斌,康勇,程时杰,尹项根,张蓉,杨德先,叶齐政,尹仕,于克训,王学东,何俊佳,潘垣,颜秋容,文劲宇,罗珺,熊永前,杨勇 华中科技大学
191 重创新要素,强全链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吴晓蓓,王海梅,吴益飞,李银伢,李胜,郭健,戚国庆,谢蓉华,郭毓,陈庆伟 南京理工大学
192 明确目标,创新模式,强化能力,培养电气工程领军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罗先觉,别朝红,杨旭,荣命哲,刘进军,李盛涛,王兆安,张保会,杨爽,方丽 西安交通大学
193 “五步递阶法”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自动化类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张广明,薄翠梅,李丽娟,王轶卿,黄锁明,路遥,王晓荣,李俊 南京工业大学
194 多层次构建全球环境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国际胜任力 贺克斌,余刚,左剑恶,吴烨,胡洪营,杜鹏飞,刘建国,刘毅,陆韻,岳东北,刘书明,李金惠,王灿,赵明,席劲瑛,孙傅 清华大学
195 创建大学生“系统性实践”模式,培育航天创新人才 周军,刘莹莹,于晓洲,牟蕾,郭建国,黄河,李春科,刘光辉,白博,李朋,张佼龙,谭雁英,刘睿,薛国粮,卢晓东 西北工业大学
196 产出导向、产学联合,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张星臣,陈后金,聂磊,刘志明,魏旺强,高亮,李清勇,王喜莲,衣立新 北京交通大学
197 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的公路交通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沙爱民,申爱琴,蒋玮,张洪亮,张驰,陈红,马骉,胡力群,马峰,陈华鑫,秦雯 长安大学
198 “三融合二递进”轻工食品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堵国成,夏文水,尹健,王周平,饶志明,刘元法,陈献忠,常明,孙付保,陈卫,周哲敏,杨瑞金 江南大学
199 以食品产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 朱蓓薇,周大勇,董秀萍,林松毅,杜明,刘贵伟,牟光庆,侯红漫,辛丘岩,启航,吴海涛,刘兆芳 大连工业大学
200 全员覆盖、全面重构、全程协同的纺织工程卓越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高卫东,王鸿博,潘志娟,谢春萍,徐阳,蒋高明,梁惠娥,黄锋林,眭建华,潘如如,冯岑,周云龙,丛洪莲,倪阳生 江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01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1-3-5链式递进”食品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谢明勇,刘成梅,胡晓波,张国文,谭杰,聂少平,阮征,刘伟,熊涛,阮榕生 南昌大学
202 面向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一强化三突出五融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刘江南,黄新波,万明,王进富,赵小惠,郭嫣,吕钊,王进美,刘静 西安工程大学
203 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轻工类专业“32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马建中,王学川,弓太生,鲍艳,蒲永平,张辉,张素风,吕斌,强涛涛,陈李斌,吴鲁阳 陕西科技大学
204 以国际专业认证为引领,多元协同培养林业工程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周宏平,周晓燕,茹煜,刘英,王飞,梅长彤,杨平,徐勇,徐信武,郑梅生,李建华,孙青云,马晨波,张慧春,周定国,陈慕华 南京林业大学
205 聚焦作战保障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一体化海洋测绘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李树军,徐卫明,张立华,李改肖,李天伟,金绍华,朱穆华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206 网络空间安全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清贤,康绯,周天阳,颜学雄,雷明,尹美娟,费金龙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7 以能力为导向、依托群体化协作平台,培养联合作战保障信息类人才的创新实践 唐玉华,张春元,毛晓光,毛新军,刘晓元,王勇军,沈立,李暾,蔡志平 国防科技大学
208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因材施教—多民族软件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于炯,田生伟,帕力旦.吐尔逊,姜宏,钱育蓉 新疆大学
209 计算机及藏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高定国,尼玛扎西,仁青诺布,普次仁,索南尖措,高红梅,格桑多吉,马伟珍 西藏大学
210 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涛,傅泽田,高万林,林万龙,周志强,宋正河,刘庆昌,刘尚民,金帷,陈昕,张漫,史银雪 中国农业大学
211 “本研衔接、寓教于研”培养作物科学拔尖创新型学术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董维春,丁艳锋,王源超,朱艳,高学文,黄骥,洪德林,洪晓月,叶永浩,刘晓光,张炜,李俊龙,张阿英,陈杰,戴廷波,吴益东 南京农业大学
212 立足前沿 接轨国际 强化实践--生物生产机器人课程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应义斌,崔笛,叶尊忠,张光新,徐惠荣,Naoshi Kondo,周春琳,蒋焕煜,俞永华,朱秋国,泮进明,Kuan-Chong Ting,熊蓉,傅迎春,平建峰,林涛,王一娴 浙江大学
213 基于茶产业链人才需求的校地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兰思仁,黄炎和,林金科,雷国铨,高水练,范水生,吴祖建,江汉森,鲁静,林佳庆 福建农林大学
214 分段式、三师制、联动化园林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雄,杨晓东,刘燕,张敬,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
215 开放课堂时空,优化育人生态——高等农业院校“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马瑞燕,何云峰,陈晶晶,贾栋,张丽,刁红亮,张志伟,张天宝,周稳稳,王苑馨,李霜,刘艳红 山西农业大学
216 基于学科与专业融合的园艺本科一流人才培养 李天来,冯辉,李贺,叶雪凌,李海燕,刘月学,王春夏,李晓明 沈阳农业大学
217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内驱外推、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体系 李斌,翟雪峰,李明泽,安勇,李德才 东北林业大学
218 现代兽医一流本科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秀梵,焦新安,刘宗平,王志强,彭大新,邢华 扬州大学
219 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三创” 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陈焕春,程国富,蒋思文,周锐,赵俊龙,张成健,肖金华,胡丽华 华中农业大学
220 新时代动物科技类“五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路生,曾志将,曹华斌,张继河,肖石军,黎敏,郭如良,席艳辉,朱晓东,何后军,杨斌,陈从英,陆伟,游金明,高雪萍,吴华东,李海峰 江西农业大学
221 基于差异化发展的农科类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王恬,胡锋,缪培仁,李俊龙,刘亮,陈婵娟,吴震,胡燕,宋菲,李伟,陆玲 南京农业大学
222 德育为先,实践为重,特色为本的森林保护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谢寿安,唐明,李孟楼,陈辉,韩崇选,余仲东,贺虹,郭新荣,汪爱兰,王娟娟,杨士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23 基于健康中国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汪玲,桂永浩,何纳,吴海鸣,金力,葛均波,袁正宏,陆昉,包江波,何珂 复旦大学
224 创建“六轮齐驱,四能并举”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培养八年制卓越医学人才 陈建国,厉岩,王芳,季湘年,晏汉姣,鲁友明,李和,刘争,吴雄文,胡豫,王建枝,沈关心,冯作化,秦选斌,舒涛,章敏,文历阳 华中科技大学
225 全球视野下创新医学教育理念,推动本科医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闻德亮,曲波,赵阳,赵玉虹,欧凤荣,田伟,张阳,田蕾,李鸿鹤,丁宁 中国医科大学
226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王庭槐,王淑珍,戴冽,蒋小云,穆攀伟 中山大学
227 基于学科牵动战略的新型本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管又飞,尹剑,肖晶,杨宏爱,刘薇薇,孔英,孔祥金,朱亮,孙国超,尚东,王绍武,邹原,赵明杰,张俊,韩记红,汪南平 大连医科大学
228 医学拔尖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刘静,何庆南,夏昆,罗自强,胡维新,陈汉春,殷朝阳,秦晓群,曾海涛,常实,任国峰,李善妮,黎志宏,黄进华,袁运长,张国刚,胡长平,吴坤陆 中南大学
229 能力导向融通整合立足转化 地方综合大学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 蒋星红,龚政,陈卫昌,黄瑞,胡春洪 苏州大学
230 激发学习动力 全面创新临床医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罗建红,夏强,俞方,韩魏,黄河,张咸宁,王一红,石淑文,江路华,吕寒冰,刘有恃,徐凌霄,沈华浩,方向明,陈周闻,陈智,徐骁,陈淑洁,夏良,王青青 浙江大学
231 适应新形势 创建器官系统整合式临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晋,薄红,郭劲松,郭庆峰,张东华,刘宏宇,刘晓民,李国忠,董靖竹,魏云巍,崔莹,刘述川,胥娇 哈尔滨医科大学
232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转为“5+3”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付丽,雷丽萍,路学一,付斌,吕兆丰 首都医科大学
233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卓越医生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武宇明,魏林,张海林,张敏,许彦芳,马春玲,胡玉燕,羡晓辉,马慧娟 河北医科大学
234 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喻田,张红,苟大明,秦榜勇,王海英,梁小丽,张超,朱昭琼,冉启华,李科 遵义医学院
23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25年 谷晓红,翟双庆,闫永红,孙红梅,焦楠,杨承芝,刘文娜,丁治国,张立平,宋京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36 区域特色高素质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王省良,许能贵,梁沛华,曾元儿,冼绍祥,陈达灿,史亚飞,李兆燕,龙泳伶,方熙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37 医教协同,“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黄桂成,汪悦,徐俊良,韩旭,文庠,唐德才,高锦飚,金桂兰,刘跃光,张晓甦,顾国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38 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张大伟,李建生,彭新,高天旭,许国防,常征辉,马丽亚,雷洋 河南中医药大学
239 文化引领,突出特色,创新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唐农,罗伟生,戴铭,庞宇舟,唐梅文,王春玲,莫雪妮,区锏,林辰,罗婕,韦维,黄贵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40 中医研究生“院校+分层师承”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闫咏梅,周永学,邢玉瑞,张慧,卫昊,陈震霖,杨景锋,王亚丽,辛静,董盛 陕西中医药大学
241 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中医人才传承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武继彪,王世军,刘更生,朱姝,任健,王琳,郭栋,王花欣,张文玉,王媛,刘喆,王瑾,高杰,曲夷,王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42 中药学三类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彭成,傅超美,邓赟,裴瑾,王世宇,吕光华,任波,陈鸿平,何瑶,赵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43 “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双链融合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孙平华,高昊,丁克,李霆,林静,周海波,蔡绍晖,于沛 暨南大学
244 “国际化示范学院”先行先试,建设本土一流国际化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Jay Siegel,赵康,冯翠玲,张玲,杜云飞,Robert Borris,Kenneth Woycechowsky,Kim Baldridge,陈海霞,王征,樊爱萍,Thomas Bader,Chang Chung 天津大学
245 “一主线、双贯通、七结合”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郭宏伟,张浩,蒋希成,闫忠红,殷越,姜德友,杨炳友,陈晶,孟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46 教与学“同频共振”理念下中医药院校“两线五面”教学改革与实践 杜建强,朱卫丰,简晖,万红娇,钟凌云,叶青,肖笑飞,王素珍,彭琳,熊思思,周翔,路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47 创立眼视光医学专业,创新实践推广三十年 瞿佳,吕帆,王勤美,陈浩,周翔天,诸葛晶,张建,袁一民,陈燕燕,赵云娥,沈丽君,刘晓玲,木霄挺,陈洁,胡亮,吴文灿,陈蔚,俞阿勇 温州医科大学
248 以胜任力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口腔医学人才 严斌,王林,李谨,江宏兵,陆晓庆,王东苗,褚凤清,张玉超,徐艳,刘来奎,陈亚明,胡建,周薇娜,袁华 南京医科大学
249 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邬堂春,刘烈刚,杨克敌,姚平,张均岳,梁渊,魏晟,王芯,赵金辉,严薇荣 华中科技大学
250 创新能力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张志愿,沈国芳,冯希平,郑家伟,张建中,朱亚琴,周曾同,张陈平,张富强,李江,蒋欣泉,张丽莉,曹霞,孙韫,张伟 上海交通大学
251 依托学科优势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于春水,张雪君,潘玉梅,吕旻,庞学明,李莉,梁猛,罗楠,郭明霞,李林枫,丛光 天津医科大学
252 在国家“一带一路”框架下,创建中俄医学教育合作新模式 杨宝峰,孙殿军,曹德品,毕晓明,杨立斌,许超千,马华,刘凤玉,张明宇,杨丹,张勇,白云龙,张凤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
253 全程化递进式护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姜小鹰,李红,胡蓉芳,林婷,肖惠敏,胡荣,宋继红,庄嘉元 福建医科大学
254 适应新形势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黄国伟,张欣,谢娟,刘欢,丁宁,姜凡晓,徐蓓,杨旭 天津医科大学
255 善用科技、改革课堂——培养优秀物理治疗专才的创新与实践 魏佩菁 香港理工大学
256 “四位一体”建构全员全程进阶式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郑家茂,雷威,邱文教,朱明,熊宏齐,沈孝兵,吴涓,陈峻,邓蕾,潘晓卉 东南大学
257 “一带一路”视域下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曹国永,董海荣,戴胜华,和敬涵,张秋生,李建勇,冯其波,刘彦青,朱晓宁,赵冠远,李浥东,宋瑞 北京交通大学
258 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郭涛,李建东,傅丰林,苏涛,谢琨,孙肖子,周端,胡晓娟,左愿远,刘涛,陈彦辉,周佳社,李勇朝,孔难难,王小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59 基于“4I”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王迎军,邱学青,李正,项聪,孙一民,扶雄 华南理工大学
260 基于“全方位育人”的研究生导师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郑强,吕淼华,叶恭银,徐国斌,单珏慧,马君雅,徐敏娜,张馨月,王立忠,王家平,葛盈辉,张荣祥 浙江大学
261 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靳诺,吴付来,郝立新,陈崎,王易,王向明,张晓萌,张智 中国人民大学
262 高校思政课“三理贯通、三环相扣”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 王宏波,燕连福,苏玉波,卢黎歌,陆卫明,刘儒,陈建兵,周远,郑冬芳,李永胜,杨华,宋永平,马金玲,宋希斌,韩锐,樊晓燕 西安交通大学
263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多维”综合改革与协同育人创新 黄蓉生,白显良,邹绍清,李强,吴艳东,王文余,潘洵,崔健,陈亮,唐斌,胡建军,钱奇,朱军,侯愚千 西南大学,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教育基地,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至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 李佑新,李雅兴,李益顺,唐正芒,黄显中,刘建平 湘潭大学
265 以文化人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微一体”模式创新与实践 程京武,魏传光,田明,陈联俊,吴昱 暨南大学
266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与实践 袁久红,郭广银,许苏明,叶海涛,盛凌振,刘魁,孙志海,刘波,袁健红,翁寒冰,高照明,涂亚峰,孙莉玲,陆挺,廖小琴 东南大学
267 确定问题域 提升亲和力 追求实效性 构建“川流不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徐川,何畏,王岩,王晖,双传学,孔令华,赵玲,侍旭,陈红桂,杨波,昂海松,刘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68 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树荫,熊晓琳,张润枝,赵朝峰,周良书,徐斌,马振清,温静,杨增岽 北京师范大学
269 立足两个前沿,坚守树人根本——中山大学全员育人大思政格局四十年的构建 陈春声,黎孟枫,李辉,陈敏,沈成飞,莫华,石德金,胡雪莲 中山大学
270 乡村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薛家宝,戴斌荣,乔晖,曹健,汤克明,林峰,李尧 盐城师范学院
271 基于阿里巴巴商学院等新型学院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十年探索与实践 杜卫,何俊,王利琳,沈忠华,季诚钧,章鹏飞,章剑林,谢琪,詹国华,范小春 杭州师范大学
272 “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逻辑生成•系统耦合•模式创新 浦玉忠,徐守坤,薛健飞,张宏如,赵斌,李忠玉,李萍,温波,闫海波,周晓东,李伟明,张菊香,秦义 常州大学
273 “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丁忠明,张庆亮,夏万军,夏光兰,方鸣,经庭如,崔志坤,宋马林,周加来,程刚,陈阿兴,张焕明,翟胜宝,储德银,李刚,时大银 安徽财经大学
274 创建IEEE试点班,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培养国际一流创新人才 毛军发,王新兵,俞勇,杨一帆,李劲湘,程帆,高晓沨,John Hopcroft,马艺馨,翟广涛,臧斌宇,颜国正,苏剑波 上海交通大学
275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伍江,李风亭,黄一如,廖振良,王颖,王信,诸大建,徐竟成,邓慧萍,叶建红,李振宇,叶为民,钱昕,单烨,贾倩 同济大学
276 具有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余建星,单小麟,于泓,罗震,纪颖,骆寒冰,李擎炜,刘坤,车熙,王玮,时子庆,王文杰,张子健,陈维,刘玥 天津大学
277 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以一,赵宪忠,张伟平,黄宏伟,杨坪,陈素文,陈清军,阮欣,钱建固,单伽锃,武贵 同济大学
278 渗透家国情怀的工科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郑晓静,夏永林,石光明,李波,李瑾,秦明,刘建伟,刘丰雷,李云松,刘宏伟,马建峰,傅超,辛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79 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刘友女,冯志敏,叶飞帆,汪浩瀚,单佳平,胡赤弟,姜文达,王春琳,蒋刚毅,金一波,屠春飞,杨厦 宁波大学
280 周恩来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朱汉清,杨亚军,朱延华,管爱花,王涛,王管 淮阴师范学院
281 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 袁振国,汪海萍,韩春红,黄瑾,沈晔,代蕊华,沈玉顺,杨光富,白雪源,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
282 “三联五共”协同育人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温辉,金继承,滑广军,唐未兵,钟云飞,蒋海云,彭建平,袁志庆,谭伟,周柏林 湖南工业大学
283 地方农业院校“双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陈光,沈成君,林琳,赵明家,王志学,张赛男,安泽会 吉林农业大学
284 创建高水平地方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张玉洲,徐国胜,雷云涛,李杰,刘春英,闫虎民,谭积明,刘卫华,王飞,郑珺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85 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实施“1341”实践育人综合改革 申书兴,李存东,孙维连,尉京红,武艳艳,周燕,樊云飞,陈景堂,李明,李玉灵 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长城股份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86 地方高校“三维四段五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与系统实施 丁任重,杜伟,任立刚,杨洋,毛苏英,张建成,倪喆,庄开明,彭亮,罗亮星,毕剑,杨晓艳,伍琴,游雪,钟晨 四川师范大学
287 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HEART 培养模式的探索 陈茂怀,林常敏,杨苗,曾旸,范冠华,郑少燕,边军辉,杨棉华,黄展勤,陈海滨,许龙水,曹伟华 汕头大学
288 基于供给侧理念的工程硕士三元协同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徐晨,汪永成,曹广忠,明仲,陈昊,钱恭斌,朱安民 深圳大学
289 以“UPT”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温向明,王文博,纪越峰,孙洪祥,胡冬华,刘春惠,冯春燕,张雷,安杰 北京邮电大学
290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主三辅”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云阁,李德芳,李辽宁,贺尧夫,陈广锐,俞花美,何泌章,范明水,季笃武 海南大学
291 以质量为核心的博士生培养“四三三”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吕建,吴俊,朱俊杰,卞清,陈谦,吴晓曼,杭祝洪,仇鹏飞 南京大学
292 基于全国教师网联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教育课程共享创新与实践 钟秉林,包华影,杨宗凯,张为群,刘革平,张昭理,韩震,陈光巨,陈时见,李向农,黄文峰,刘益春,赵彬,涂清云,刘建清,刘义兵,祝智庭,张弛,刘林,王坤庆,张学斌,王恩科,于伟,许晓艺,夏澜,周竹荣,瞿堃,陈传忠,洪早清,张家浩,李彩强,张颖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293 面向国家战略,引领学生发展——“工程精英”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廖文和,黄爱华,高蓓蕾,杜伟,车文荃,王浩平,鞠晨鸣 南京理工大学
294 深化国家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李家俊,曾周末,杨秋波,蔡怀宇,王海龙,段发阶,陈晓冬,明东,张贵忠,郁道银,汪曣,杜青,徐斌,李一昂,张宇,李清,倪杨,郭玲,王梓 天津大学
295 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军政,肖文英,栗苹,唐胜景,杨东晓,黄明福,程杞元,何洪文,崔嵬,李明磊 北京理工大学
296 基于能力导向的工科专业本科生教育教学渐进式改革与实践 梁樑,陈翌庆,张宝,黄景荣,王章豹,许明杨,于宝证,王峰,南国君,朱华炳,汤汇道 合肥工业大学
297 人才培养为本 本科教育是根---武汉大学本科教学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周叶中,黄明东,张绍东,陈学敏,李晓锋,漆玲玲,肖安东,董甲庆 武汉大学
298 实施“二三四五”课改工程,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任军,杨恒山,于洪涛,陈永春,梁怀宇,宋海涛,施德路 内蒙古民族大学
299 建设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质量保障新模式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山大学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山大学
300 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程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丁雪梅,沈毅,王淑娟,赵希文,刘宏伟,熊汉文,丁刚,许志武,杨海,苏明明,王丽丹,关玉晶,吴春燕,杨华靖,程彦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301 首创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 打造采评督帮“四精模式”新课堂 郑庆华,田锋,锁志海,张萍,徐墨,鲍崇高,刘俊,张俊斌,周远,李德成 西安交通大学
302 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厦大IQA模式”研究与实践 邬大光,计国君,谢作栩,别敦荣,薛成龙,吴凡,黄艳萍 厦门大学
303 以学生为本的弹性学分制管理十五年改革与实践 蒋先玲,赵忠秀,仇鸿伟,周博,洪俊杰,王永贵,石静霞,王丽娟,原馨,王志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304 复旦大学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十年探索 丁光宏,郑方贤,徐宏波,王阳,朱晓超,宋可即,游畅,何鑫,黄晓平,陈昶安 复旦大学
305 构建基于“标准”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刘炯天,宋毛平,姜建设,祁秀香,赵燕,胡涛,魏海深,王珂 郑州大学
306 火箭军红蓝指挥对抗教学训练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昌明,黄伟,刁光明,王志军,张海丰,倪标,范金锁,孙庆华,盛立昊 火箭军指挥学院
307 “全要素、嵌入式、融合型”军地高校联合培养新型军事飞行人才的探索实践 付国强,史宗恺,刘英久,曹爽,孙德翔,赵秀敏,张志强,王剑锋 空军航空大学,清华大学
308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国际认可工程师学历教育的构建与实践 严肇基,谢丹婵,劳里•卡斯里特, 柯韦 澳门理工学院
309 适应新形势下全军中高级干部战略能力培养的战略学新体系构建与运用 肖天亮,楼耀亮,亢武超,蔡仁照,李国亭 国防大学
310 装甲机械化部队初级指挥人才培养转型改革与实践 徐航,李胜利,刘建敏,刘德刚,黄应清,李晓强,赵建勋,赵智勇,王军 陆军装甲兵学院
311 军队院校“养成—集中—综合”军事基础教育训练模式创建与实践 汪江华,崔卫兵,范智,贾磊,李跃泽,孟进蓬,唐彬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312 “六位一体”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徐伟勤,李鸣,朱兴动,滕克难,洪庆根,曲亮生,黄志勇,杨贵硕,苏伟 海军航空大学
313 基于备战打仗的军事案例教学实践运用 柏林,宋健,胡恩勇,姚焕明,闫克明,郑金忠,魏峰,王喜平 空军勤务学院
314 围绕实战 面向未来 超前培养精算深算高端人才 李超,王正明,成礼智,宋松和,屈龙江,黄建华,王红霞,倪谷炎,罗建书 国防科技大学
315 多措施并举,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 刘玉鑫,朱守华,张朝晖,穆良柱,董晓华,欧阳颀,谢心澄,陈晓林 北京大学
316 营造环境 多元培养 协同育人— 综合性大学本科育人体系的构建 李元元,胡亮,陈岗,金祥雷,王瑞,高淑贞,代磊 吉林大学
317 “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华东,蒋有录,冯其红,陈德春,刘欣梅,张乐勇,金玉洁,李晓东,马建山,石永军,康忠健,孙清滢,王新博,郑秋梅,孙燕芳,陈勇,吕宏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18 基于工程教育国际实质等效的“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史艳国,姚建涛,赵永生,史小华,赵延治,李艳文,陈子明,张庆玲 燕山大学
319 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行业特色卓越人才的十六年探索与实践 刘吉臻,安连锁,柳长安,肖万里,梁光胜,高继周,杨凯 华北电力大学
320 以学为中心的高校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冯晓云,郝莉,朱志武,尹帮旭,张国正,姬晓旭,范怡红,赵舵,冷伟,王克贵,葛兴来,雷鸣,宋爱玲,郭永春,梁慧颖 西南交通大学
321 质量导向的研究生教育“三三二”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赵美蓉,白海力,陈金龙,孙鹤,蔡继红,潘峰,卢铮松,明东,殷红春,赵红星,蔡建爽,张立迁,顾丽娜,王玮,巩乐,郑刚,齐崴 天津大学
322 基于兵棋推演的陆军合同战术教学改革 何昌其,张晓杰,胡水,陈志龙,李坚,黄宏强,王勇,吕小刚,陈会群 陆军指挥学院
323 科学选拔、因材施教、敦笃育人——西安交大少年班32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朱世华,郑庆华,杨森,宋红霞,王娟,邱捷,訾艳阳,李福利,张爱民,梅红,王佩东,张昕 西安交通大学
324 “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袁德成,李志义,汪滢,金志浩,于三三,张铁岩,张运华,杨小林,李志瑶,佟玉平,樊立萍,方庆红,付广艳,陈晓东,战洪仁,王国刚,苏晓明,纪秋颖,张新民,李萌 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五邑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长春大学
325 构建全程、全方位因材施教的课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史宗恺,过勇,邴浩,孙宏斌,刘宇 清华大学
326 创新驱动,构建知行合一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韩玲,王腾军,白璘,李艳波,惠萌,田永瑞,黄鹤,汪贵平,王会峰,黄观文,赵超英,顾俊凯,武奇生,雷旭,杨耘,王爱萍 长安大学
327 以能力为中心的本科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罗长坤,刘国祥,王云贵,徐迪雄,黄建军,黄国琼,黄继东,孙鹏,柏杨 陆军军医大学
328 高校整合思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林丹明,郑慕强,王雨函,刘祥玲,喻洪,赵无名,陈小红,龙月娥 汕头大学
329 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 卫建国,范哲锋,周芬芬,车文明,白文宏,杨晓,李跃飞,艾炬 山西师范大学
330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311”体系创新及十年实践 李志义,陈启元,郑家茂,朱泓,许晓东,洪大用,万小朋,李正,刘志军,刘义伦,邵进,江志斌,陆国栋,唐子龙,吕永康,王兴元,郭庆,杨芳,平力,沈孝兵,谢火木,张佐刚,沈毅,徐雷,李军,尹辉,马丹 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331 使命驱动的全链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林忠钦,朱健,徐学敏,吴静怡,付宇卓,赵旭,方曦,林立涛,俞勇,张志刚,曹其新,冷春涛,宋晓冰,杨颉,田夏 上海交通大学
332 “四协同”打造现场工程师摇篮,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夏建国,鲁嘉华,沈勤,易丽,徐阳,方宇,朱蓓,冯洁,金峥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333 创新思维导向的“双创型”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 杨忠,王跃堂,王全胜,贾良定,郑称德,张正堂,陶向南 南京大学
334 管理类本科“全程多维递进”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徐玖平,李晓峰,米德超,李小平,黄勇,杨永忠,卢毅,左仁淑,胡知能,王涛 四川大学
335 适应辽宁振兴发展的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协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 张铁岩,苏晓明,王海军,宋伟东,杨玉海,黄玮,王冬霞,金志浩,程远航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大学
336 地方高校基于产出导向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华尔天,计伟荣,吴向明,方学礼,高云,卢丽,张建勇,应四爱,潘海涵,顾容,汤智 浙江工业大学
337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融合递进式”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唐绍祥,周青,张义廉,乐传永,王晓东,刘友女,胡铭,周星宇,戚家超,高明辉 宁波大学
338 双轮驱动,齿轮咬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赵艳林,吴志强,曾冬梅,苏一丹,梁微,贾历程,丁宇,耿葵花,陈碧云,周立亚,蒋超,方晓丽,陈正,熊莺,吕小艳,黄丹琳,黄书楼 广西大学
339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胡华,徐江荣,陈建华,贺武华,刘春英,孟晓俊,陈临强,韩建平,徐毅鹏,陈南松,吴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40 全程、深度、共赢——校企合作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张士诚,詹亚力,吴胜和,安永生,柳广弟,韩国庆,陈冬霞,张宏,程林松,陈小宏,谢庆宾,张劲,鲜本忠,谷海峰,周晓峰,樊洪海,高秋香,任洁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341 移动互联时代综合性大学商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与实践 杨智,马超群,汪忠,朱国玮,周忠宝,袁凌,曾德明,颜剑辉,涂阳军 湖南大学
342 基于“生态链+方法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沈火明,唐志红,刘朝晖,李静波,卫飞飞,周贤永,李君,董艳云,康凯宁,李柏林,王青元,苗苗,王亚西 西南交通大学
343 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创建与实践 徐向龙,彭璧玉,任荣伟,王满四,王柏华,侯永雄,徐欣萌,罗一帆,钟凤贵,潘文庆,崔惠斌,罗燕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极地国际创新中心
344 互联网+ 创新创业人才决策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宋福根,张科静,董平军,马彪,晏爱敏,王扶东,魏红芹,黄基诞,曹文斌 东华大学
345 融入风险、激活能力,构建分层递进的商科创业实践教育模式 孙芳城,饶光明,罗勇,骆东奇,靳俊喜,石世明,张永智,曾晓松,尹元福 重庆工商大学
346 虚实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王卫红,虞晓芬,李正卫,吴向明,陶鹏,汪杰,王志军,卢纯福,姚晓敏,蔡立东,蒋云良,黄林,何星舟,王涌,呼格吉乐,谢洪明 浙江工业大学,杭州贝腾科技有限公司,湖州师范学院,杭州策望科技有限公司
347 地方本科高校“双学院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傅江景,郝志峰,古广灵,刘雄平,李先祥,陈晓生,陈国杰,黄淑坚,张国学,卢清华,陈东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48 地方高水平大学一流本科教育“12310”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鲜兰,章天金,李经天,廖声武,张海谋,董兵海,王娟,秦明君,李本义,李中伟 湖北大学
349 地方高校“学生中心、目标导向、分类培养”一流本科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马春林,赵长林,惠鸿忠,邵怀领,胡志坚,韩丽华,王桂清,康建军,李红,黄春平,武利展,曾宪禄,由龙涛,崔吉学,张乐方,李鹏 聊城大学
350 地方高校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应用型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陈玉华,尹立孟,方平,黄永德,柯黎明,严青松,姚宗湘,黄春平,王善林,王刚,赵厚锐,张丽萍,杨成刚,胡建平,王杰 南昌航空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51 省域联动 核心聚力 创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共生体的探索与实践 阮成武,朱家存,桑青松,葛明贵,周兴国,宋波,李宜江,聂竹明,辛治洋,吴支奎,段兆兵,张更立 安徽师范大学
352 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推进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与实践 李琳,成洪波,胡耀华,马宏伟,孙振忠,陈想平,邹琼,袁华强,陈伟,黄彬,黄辉宇 东莞理工学院
353 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转型发展“2546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朱士中,顾永安,张根华,钱斌,沈宗根,冀宏,周宏,徐惠钢,李俊峰,陆正林,邱竹 常熟理工学院
354 农科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张永亮,陈少雄,叶晖有,曾璇,曹广祥,陈永晴,李晨光,孙宝丽,陈婷,习欠云,孙加节 华南农业大学
355 校企协同培育“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创新型”软件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朱志良,程维,于瑞云,王瑞平,韩春燕,李丹程,于海,姜琳颖,刘洪娟 东北大学
356 行业特色高校“多元协同”“三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康灿华,王世杰,郭永琪,吴小春,杨光萍,赵北平,刘喆,谢宝国,杜伟岸,杨波,赵春霞,王丽铮 武汉理工大学
357 面向产业需求、多维协同的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陈新,章云,李丽娟,成思源,张育广,杨海东,熊晓明,杨文斌,于兆勤,刘琼辉 广东工业大学
358 产教融合 协同培养 多元发展—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温和瑞,吴彩斌,潘春荣,林元璋,鄢化彪,王瑞祥,李之锋,杨书新,刘飞飞,邱廷省,张水平,周石其,曾春水,何锦龙,吴阔华,刘静,余文波,周贺鹏,汪小平,周玉斌 江西理工大学
359 地方商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育人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陈晓红,杨虹,刘国权,姜曙光,胡春华,琚春华,杨水根,黄福华,余绍黔,杨刚 湖南商学院
360 西部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刘晓君,高明章,邵必林,马川鑫,黄廷林,郭振宇,高旭阔,张成中,姚继涛,何廷树,赵会朋,周元臻,陈向阳,郑成华,任建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61 “三结合、三递进、三协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吴松,孙跃东,宇振盛,郝润科,朱坚民,牛翔宇,李臣学,李琴,吴满琳,黄志强,李川,陈雪菁 上海理工大学
362 面向执业需求的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戴昕,王丽霞,雷国光,刘焕君,李伟东,王岩松,李明柱 吉林建筑大学
363 观念引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 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盛振文,于永明,辛杰,王桂云,别敦荣,宋尚桂,李建,孔伟金,姚圆鑫,朱辉,王翠梅,安波,王希普,张伟民,高鹏霄,丁祥政 山东协和学院,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364 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研究与实践 魏德强,周娅,刘建伟,吕汝金,王喜社,叶懋,周芳莉,廖维奇,何国民,王祥,高兴宇,唐亮,赵中华,王金辉,韦绍杰,卢健,黄嫦娥,李新凯,李玉寒,李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65 建设系列化学精品开放课程 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姜文凤,王新平,胡涛,吴硕,王旭珍,于丽梅,陶胜洋,王秀云,王新葵,刘迪,于永鲜,刘志广,孟长功,高占先 大连理工大学
366 构建高校生命科学“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模式 滕利荣,孟庆繁,刘艳,逯家辉,程瑛琨,王贞佐,王迪 吉林大学
367 理论引领,平台支撑,模式创新,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赵彬,胡卫平,党怀兴,李贵安,何聚厚,傅钢善,石洛祥,石云,胡雯洁,王文博,李正德,段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
368 构建“六个融合”的工程图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枫红,陈亮,熊巍,张瑞秋,彭华明,陈锦昌 华南理工大学
369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精品课程群资源的重构优化与创新应用 谢幼如,柯清超,张长海,尹睿,马秀芳,谢锦霞 华南师范大学
370 服务绿水青山,深化产教融合,水利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董增川,张金池,朱跃龙,杨平,姚纬明,刘平雷,王元纲,方国华,周坚,周林,曾丽萍,李枫,张晓琴,陈达,南军锋,杨涛,肖洋,杨勇 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371 沟通衔接各类教育,创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上海市学分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袁雯,王宏,孙耀庭,薛伟,王晓军,郭翠,严宁,周晶晶,唐楚杰,慈龙玉 上海开放大学
372 突出“三合” 体现“三化”的电子信息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陈后金,戴胜华,刘颖,侯建军,卢燕飞,马庆龙,李正交 北京交通大学
373 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虚拟实验体系与在线实验模式探索 李凤霞,陈宇峰,李冬妮,余月,赵三元,李林,计卫星 北京理工大学
374 青藏高原多民族地区医学机能实验平台搭建及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刘永年,张伟,李建华,吴穹,刘辉琦,曹学锋,王生兰 青海大学
375 信息化背景下物理系列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汉壮,倪牟翠,王磊,张涵,崔田,马琰铭,孙敬姝 吉林大学
376 构建三模块五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者+实践者”心理学人才 张卫,刘学兰,莫雷,曾祥炎,田丽丽,许思安,郑希付,迟毓凯 华南师范大学
377 通用-通识-专用三位一体、信息化混合式大学英语教育探索与实践 胡杰辉,冯文坤,伍忠杰,刘淑珍,李京南,俞博,张文鹏,张丽,楚军,邹涛 电子科技大学
378 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 李清泉,黎军,王晖,孙忠梅,张凡,周毅,陈晔,吴燕玲,蔡艳嫦,章天金,吴华洋,朱汉祎,费跃农,吴晓凤,薛英忠,姚凯,傅霖,王志强,王晓钧 深圳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黑龙江大学,喀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379 我国数字解剖学教学体系创建与推广 刘树伟,张绍祥,徐以发,李振平,李振中,谭立文,孟海伟,李七渝,张娜,王莉,汤煜春,吴毅,孙守华,刘真,魏昱,李贵宝,冯蕾,吴凤霞,毕玉顺,李伟涛 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解剖学会
380 校企协同,创新引领,打造“两交叉四融合”菁英班实践育人新模式 徐忠锋,管晓宏,王小华,陈立斌,段玉岗,罗新民,吴莹,陈磊,曹猛,高腾 西安交通大学
381 基于校企协同的“订单+联合”大核电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夏虹,陈泰,陆道纲,彭敏俊,刘正,李体强,高璞珍,矫彩山,田凯,谭思超,李向宾,李金阳,马福秋,崔媛,王海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
382 校企深度融合“紫金模式”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刘羽,陈景河,彭向东,黄培明,黎敦朋,楼晓明,王少怀,库建刚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83 学研产协同创新 提升农科学生实践能力 邓秀新,李崇光,江珩,黄见良,刘震,程运江,吴斌,成协设,施亮,方贻文,梅金先 华中农业大学,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
384 “四三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芳,韩雷,刘铁雄,杨旭东,蒋直平,陈翔,郭学益,陈立章,白毅,李夕兵 中南大学
385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自动化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彭熙伟,廖晓钟,汪湛清,夏元清,冬雷,刘向东,张婷,郑戍华,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
386 创业型大学建设理念引领下创业教育十年探索与实践 陈永正,陈兴明,苏凯雄,张友坤,唐振鹏,魏金明,黄少钦,林航 福州大学
387 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服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曾淳,刘波,汪诗林,彭天笑,孟兵,魏迎梅,雷勇军,何焰兰,姚煊道 国防科技大学
388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成效 朱平平,查正根,金谷,冯红艳,刘光明,黄微,盛翔,兰泉,邵伟,郑媛,李婉,高明丽,刘卫,姚奇志,刘红瑜,魏伟,侯中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89 创新驱动,开启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新模式 吕景林,乐永康,冀敏,魏心源,白翠琴,岑剡,李爱萍 复旦大学
390 创新资源驱动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方文波,彭双阶,刘清堂,何穗,郑高峰,李书刚,代晋军,李正帮,程婷,王中 华中师范大学
391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高校互联网+中华经典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屈哨兵,纪德君,聂衍刚,曾大兴,张正,哈迎飞,温小军,和丹丹,廖宏建,龙其林 广州大学
392 课赛结合iCAN+iSTAR任务驱动创新工程实践慕客空间协同育人新模式 邢建平,张海霞,王卿璞,陈江,王震亚,马金平,尚俊杰,陈桂友,黄文彬,孟令国,陈言俊,王洪君,朱瑞富,张熙,邢梅萍,范继辉 山东大学,北京大学
393 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高兴亚,喻荣彬,沈洪兵,苏川,华东,谢健,许迪,袁艺标,罗建平,黄华,丁炯,陈伟,李茜,韩春红,黄睿彦,钱文溢,张怀平 南京医科大学
394 畜牧学科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吴德,王继文,陈代文,朱庆,钟邦胜,何桦,李明洲,刘光芒,虞洁,丁雪梅,周小秋,余冰,方正锋,李地艳,王立志 四川农业大学
395 产出导向、产教融合的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赵大兴,张道德,苏旭武,孙金风,钱应平,李奕,赵迪,孙国栋 湖北工业大学
396 “驭远创客空间”的构建与实践 王少萍,段海滨,李广玉,王兴坚,焦宗夏,吴江,张超,尚耀星,石健,蔡志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97 创新引领战略下电子信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徐向民,李正,韦岗,李斌,殷瑞祥 华南理工大学
398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索道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周新年,张正雄,郑丽凤,沈嵘枫,冯辉荣,巫志龙,周成军 福建农林大学
399 以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式”基础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尊听,白云山,杨万民,张宗权,段玉峰,刘志存,彭菊芳,秦健,张玉梅,闫生忠,苏惠敏,强雪 陕西师范大学
400 “团队融合、平台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打造互联网+基础力学课程群 康国政,沈火明,鲁丽,江晓禹,高芳清,杨翊仁,朱志武,阚前华,李映辉,蒋晗,龚晖 西南交通大学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对拟授奖教学成果权属提出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及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否则恕不受理。

  联系地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邮编:100816

  联系电话:010-66097814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6.87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