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背景下,西部民族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三大问题:人才建设问题;学科建设问题;评价体系问题。针对这三大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创设人才绩效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学术氛围;找准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应对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实施分类评价的标准体系,以此来促进西部民族高校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高校;人才;学科;分类评价
“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导向。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整体上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局部的客观差距依然存在。尤其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对于西部民族高校来说,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以下三大短板:
人才建设问题
一是稳定与引进人才难。面对激烈的竞争,高校为留住或吸引人才,往往采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环境留人等做法。东部高校通常因经济发展的优势,采取优厚待遇留人和引人,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民族高校来说,显然很难依靠高待遇来留住或引进人才。二是未能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校已有人才之间的关系。不少高校出现一种现象可以形容为“娶了媳妇,弃了儿子”,指的是在人才争夺战中,一些高校不惜花重金引进新人才,提供的待遇也大大优于学校已有人才,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引起已有人才的心态失衡,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现有人才的流失。
学科建设问题
一是未能充分发挥高校特色。由于投入经费有限,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如果不能将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作为基础,盲目引进人才、投入硬件建设,都是对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二是未能找准自身的定位。西部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在东部高校后面跟风,“别人办什么专业,我就办什么专业”,不能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走特色优势发展之路的话,西部高校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更不用说办出特色和优势。
评价体系问题
一是未能充分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贡献。以广西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民大)为例,每年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涵盖53个民族,且在校生比例超过50%,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也非常大。建校65年以来,民大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近25万名毕业生,而且都是“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可见,地方高校为本地区乃至全国的人才输送和经济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未能充分考虑地方高校的发展实际。“双一流”评价机制对地方高校来说确实有推动作用,但是从经费和人才两方面来看,地方在短时间内很难企及。因此,在评价地方高校时,应适当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贡献和发展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有几点建议:
创设人才绩效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学术氛围
从管理学视角来看,5%以下的人才流动都是正常的。如果高校不能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应让这一类人才流动起来。民大作为一所西部民族高校,要想真正打赢高校“人才攻坚战”,处理好引进人才与学校已有人才之间的关系,高校需从全方位入手完善相关机制。一是创设吸引人才的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等。由于引进人才的批次不同,广西人民政府及学校相关政策对人才的扶持力度也有差别,后引进人才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会优于先引进的人才。民大的做法是,在先引进的人才完成了约定的服务年限后,根据不同职位和级别,再设置高层次人才专门的补贴标准。二是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很多人才选择西部高校的原因之一是有宽松愉悦的学术工作环境,这属于“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民大正在尝试采取类似于公司项目管理的方式,只要相关人才能够高质完成某个项目,学校就会提供特定待遇。
学科建设应在找准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西部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什么都为,那就什么都做不好。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发挥好学校的学科传统,找准优势所在。民大的特色在于民族性和国际性。一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的多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如京族是广西独有的,壮族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等,使得民族学研究成为民大的优势学科,也是重点建设学科。另一方面,广西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长期以来跟东盟各国的往来交流频繁,这也使得与东盟国家语言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需求量急速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学校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开设东南亚小语种专业,教学历史悠久、教学质量高,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带的翻译都是广西民大培养的学生,为国家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高校应在找准优势学科的前提下再做学科建设规划,包括硬件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的目标等。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特色。学科建设在资源不充足的情形下,应坚持“效率”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学科的效应,在东西部高校发展失衡的客观差距下,走出一条扬特色的“弯道超车”的发展路径。
应对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实施分类评价的标准体系
部分地方高校的一流学科有着很强的特色和优势,如前所述,民大的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其社会影响、社会贡献是其他高校所不能比拟的。如果以部属高校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地方高校,犹如用同一把尺子去测量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发展特色的群体,造成的结果是公平性和科学性不足。国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构建分类评价的标准体系,实施分类评估,在全面推行之前可尝试在高校管理的不同维度进行一些试点先行。一是在人才称号的评价方面。例如:“长江学者”的评选等,应针对西部地区高校实施差异化的标准,对西部地区高校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二是在办学自主权方面。应给予西部高校更大的办学空间,把权利和责任同时下放,如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只要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学应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有利于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不再被繁琐的财务报销系统耽误时间、消磨热情,也有利于智力资本在科研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鼓励科研人员创造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三是在校园空间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东、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所在地的内部区域差异,如在一些西部中心城市,高校的校园用地非常紧张,应完善相应土地使用政策,让政府支持高校拥有充足的空间来办教育等。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