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产教如何双向发力,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

2018/3/19 9:04: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3月13日晚,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中)、苏华(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就深化产教融合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本报记者 张劲松 摄

●李和平(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通过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改革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是一个时代的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破解。在过去探索的基础之上,我们要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六部委《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要求向前推进,中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大国工匠的成长,乃至我们的中国制造,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职业教育的前途无量,职教人才处处绽放光彩。

●苏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机构、共享资源,共同制定招生招工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人力资源开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人才的教育供给在结构和质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的需求,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议题。3月13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教社副理事长、四川国弘现代教育投资公司董事长苏华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共同探讨教育与产业如何双向发力,解决人才供需“两张皮”问题。

产教融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记者:我们知道,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有怎样的意义?

李和平: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抓紧布局,新业态、新工种、新岗位不断涌现,这些都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必须快速跟上企业的发展,敏锐地感知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调动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苏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十分紧缺,而且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和培养质量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双师型师资紧缺,缺乏与行业、企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机制,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亟待提升。要解决这些问题,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请问苏华委员,您作为一名办学者,所掌舵的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

苏华:尽管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较好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对于我们西部职业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主要困难有:一是当前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毕业于普通院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二是西部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低;三是职业教育的院校布局、特色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

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各方责任

记者: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的意见,今年2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转为“校企主导”,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政府由“主导”变为“推动”,政府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李和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说了很多年,也做了很多探索,可为什么效果一直不佳?一定是在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这次国办的《意见》和六部门的《办法》就做了重新调整。过去我们说“政府主导”,而现在变成了“校企主导”,政府退后一步变成了“推动”。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现在不论校企合作也好,产教融合也好,谁是主体?一定是学校和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要从主导地位退出,但现阶段政府又不能完全退出,所以退到哪儿呢?退到“推动”的位置,主要是规划、引导、评价和政策支持。换句话说,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企业、告诉学校,我在引导什么,我在推动什么,我在发展什么,只有这样才可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

苏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变主导为推动,政府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把规划职业教育发展与制定实施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局同步进行,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法修法进程,明确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功能定位,政府根据第三方评价对职业院校拨付生均经费。三是完善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记者:为了尽快进入“蜜月期”,学校和企业都要采取哪些措施?

李和平: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要问题出在哪儿呢?学校要么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么知道却培养不出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因此学校要做的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提高培养水平。而企业的问题在于,在现有的用工制度下,企业没有培养人的责任,用人不愿意花成本,只是因为“两张皮”的问题没有解决,企业选人也很难。所以需要有一种制度设计,能够让企业知道自己在人才培养上的职责,约束企业有效地去履行职责,和学校一起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苏华:学校要做的事,一是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同时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形成校企一体、产教协同育人。二是把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和立德树人要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和教育家。

记者:在我国,行业组织一直发展得不够好,所以很多行业组织难以行使行业指导的职能。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

李和平: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业组织的能量非常大。我国要想真正发挥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必须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为什么行业组织发展不起来?为什么企业的主体地位确立不起来?为什么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难以行使?主要原因是政府管多了,法人地位落实不到位。要实现这种转变,本质上要改造我们的社会治理结构,确立企业和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形成一种扁平化的运作机制,这样行业组织自然会壮大起来。

苏华:要提升行业组织的权威,建立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是一条路径,将行业调研、行业规划、职业资格标准、技能等级考核等纳入行业协会职能范围,支持行业组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等服务。

把脉产教融合几种形式的“痛点”

记者:《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到,要进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如何理解这个试点的意义?

李和平:我感到,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可能是一种带有根本性变革的探索。为此我们可以看看德国,它的职业教育主体并不是我国这种所谓政府办的学校,而是企业。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最终让企业来办学,而不是政府来办学。到那一天,政府恐怕连“推动”的职能都要退出来,这样才可能把职业教育办好。我们现在老是在讨论“两张皮”,为什么是“两张皮”呢?因为学校和企业最多是联合,而不是感情和利益的共同体。国家提出试点产教融合型企业,我相信只要有鼓励政策,会得到企业的响应,企业要生存发展,一定会按照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去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去配制教育资源,去强化教育管理。

记者:您提到了德国的经验,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就是教育型企业。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参与职业教育,而是需要通过认证,拿到教育型企业这样一个资格。我国试点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否也需要这种资格认证?试点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和平:是的,在德国这种教育型企业的认证标准比较高。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也需要借鉴这种认证标准。

苏华: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试点,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率先参与。在试点企业的带动下,逐步推动企业成为职教资源的供给者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实现从职业学院开放办学到校企共建生态系统的转变,实现从校企订单模式向校企共建互动平台的转变,实现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过程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另外,为了推动试点工作,还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胸怀产业报国理想、勇于创新创造的企业家精神。

记者:在校企合作中,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等都是比较好的实现形式。但我们也看到,目前1400多家职教集团中,90%以上为松散的非法人组织,牵头单位多为职业院校,企业的主导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难题。如何进一步深化这些产教融合之举?

李和平:确实,这几年职教集团发展比较快,数量不少。在我们安徽省,职教集团的数量也很多,但这些职教集团离真正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根本问题在于,职教集团没有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理想追求和工作要求,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我们要从体制机制上来改变这种状况,使得各利益相关方都能产生真正的动力,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还有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好,好就好在它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徒技术技能的培养非常有效,还有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也非常好。但是为什么推行起来有难度呢?一样的道理,没有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我们要让校企之间从组合到融合,到化合,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最后共同为人才培养服务。职教集团下一步科学化发展的方向也应该是这个方向,想办法构建起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按照各自的能力、各自资源供给的可能、各自的职责,共同来推动人才培养。我想这应该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苏华:一直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目标、实现形式、体制机制、政策保障等做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国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步伐较慢,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院校和行业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协调和统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我建议:一是进一步健全对集团化办学的服务和支持体系,建设好集团化办学数据统计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二是遴选和推广一批合作紧密、运转规范、成效显著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为各地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提供经验。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推动有条件的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组建一批紧密对接国家重大产业发展的大型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要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作用,关键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政制度和人事制度等,还不适应推行现代学徒制带来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要求,建议对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进一步放开政策,鼓励基层大胆创新,为顶层设计提供更多的经验,营造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的环境。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5.1562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