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记者 翟亚男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余慧娟 董筱婷)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尤其是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在新形势下,发展素质教育有哪些新的内涵?
2月27日上午,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素质教育发展主题没有变,但是从发展的时代要求上来说有一些内涵上的调整。去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里明确提出四个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过去我们提得不够。
为什么要提认知能力,李希贵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超出了想象;第二就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知识甚至包括技能都可能被机器代替。这样一来,我们就要思考,除了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一种认知能力,包括元认知能力,应对变化飞速的时代,可以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力”可能是学校培养的一个目标。
为何提职业能力呢?李希贵指出:一是因为人只有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才能找到自己和社会的关联,基础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就要广泛接触社会,找到个人和社会的关联;二是要把学校变成一个更加社会化的组织,拥有充满选择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类似于社会的空间里学会选择、学会判断,职业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这两个能力可能是未来社会特别需要的素质,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探讨的一个方向。”李希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