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下简称“上外贸”)的校长座谈会没能如期举行。学校的假期已过近二分之一,持续近半月的并校风波却仍未平息。
上外贸学生陆昊告诉经济观察网,学校原定2月7日在上外贸古北校区举行校长与家长间的座谈会,对上外贸与上海商学院(以下简称“商学院”)的合并事项进行讨论和交流,但不知为何临时取消。
2月6日,上外贸党委学生工作部给本校每位同学发送了一封邮件,对近期广受争议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上海商学院筹备合并的情况进行说明。
对于两校合并的缘由,邮件解释道:“两校合并是为了更好地整合优势学科专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财经类大学。”另外,关于合并后的校名事项,邮件表示将沿用原有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名。
但学校的邮件没能如预期般平息争议。“我个人反对两校合并,拒绝拆二建一。身边许多同学也都回复了‘拒绝合并’。”上外贸学生徐志雷向记者表示。
2月6日下午,经济观察网记者拨打了上外贸信访办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校合并是上海市教委的决策意见,合并将有利于上外贸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并且有利于学校从市教委处争取更多的办学经费,改善硬件设施。记者询问其合并事宜现在进行到了哪一步,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合并的具体细则还在论证中,需等待学校发布正式通告。
并校风波
在假期开始之前,陆昊便对合并的消息有所耳闻,但只是坊间传闻的性质,他只当是谣言。“后来校友联合发文,反对上外贸和上海商学院合并及改名,大家才开始相信两校将要合并的事情是真的。”陆昊说。
徐志雷最开始也是半信半疑,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各种碎片信息,让她确信了此事。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学院党委通知信息的截图。通知中写道,周一上午(1月22日),上外贸召开中层干部会议,宣布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合并上外贸与商学院的决定,并校后对上外贸的校名不予保留,商学院校名保留,并成为新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上外贸与商学院是上海市市属的普通本科院校,同属地方财经类院校。2004年9月,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为现名。而在2013年,上外贸也曾经历过一次更名,由“上海对外经贸学院”更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此次的并校风波最初始于一则上外贸将更名为“上海经济贸易大学”的传闻。“上海经济贸易大学”曾被人民日报列入虚假大学名录,学校将更名为此的传闻迅速将舆论引燃。“朋友圈是从改名字开始炸的,学生以为学校要改成野鸡大学的名字,开始议论纷纷。”陆昊回忆。
改名为“上海经济贸易大学”的消息很快被证实为假,而上外贸的学生和家长则将反对的矛头对准了与商学院合并一事。此后,上外贸的学生家长开始通过各类社交平台表达反对意见,甚至赶往学校,希望获得校方的正面回应。
“我们并不是反对合并,而是反对与商学院合并。”陆昊向记者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质疑两校合并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两校实力差距悬殊,不宜合并。第二,上海市政府与学校在决定合并前并未征求师生及家长意见,信息与流程缺乏透明性。
陆昊认为,从高考录取分数、师资力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多个角度来看,上外贸与商学院并不在同一层级,不具备合并的条件。“上外贸尽管不是985、211及双一流院校,但它的高考录取分数在各省都很高,在华东地区的高就业率和薪资待遇也一直是其优势所在,与商学院不属于一个梯队。”
基于此,并校反对者担忧,合并将会稀释上外贸原有的优质资源及品牌效应,在出国、就业等方面损害本校学生的利益。“学生的顾虑是,如果改名,出国深造在手续上会加大学生负担。另外,在就业市场上,企业是否会为了防止员工质量的参差不齐,将上外贸与商学院学生一并筛除。上外贸难以承受合并的阵痛。”陆昊说。
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上外贸家长和学生反对合并,如果仅是出于两校实力差距的考虑,理由并不充分。“之前,上海农学院并进上海交大,上海铁道大学并入同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两校的差距实际上更大。究竟合并会对学校造成怎样的影响,这需要学校、老师与学生共同论证。”
之所以出现此次并校风波,熊丙奇认为与大学等级化加重相关。“目前出现这种反对的声音,也表明我国大学的等级化更加严重,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等级差别更为敏感。政府与学校在进行合并决策时,也需要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除了从学历角度考虑,担心合并会影响学校品牌声誉外,反对者还应当从合并后学校的办学质量及特色角度进行评价。”他说。
上海高校布局调整
上外贸与商学院的合并不是上海高教界的个例,合并重组一直是近几年上海高校布局调整的主旋律。2015年,上海市提出,在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该市高校布局结构。
“北京、上海高等教育资源充沛。建国初,两地的重点大学数量约占全国50%,经历多次调整,双一流占比仍接近35%,因此选择合并重组的方式调整高校布局结构。”中国农业大学人事处杨家福老师向记者表示。
在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布局总体思路的指导下,201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这两所地方财经院校率先完成合并重组,成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实际上,1949年后的上海高校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合并。1952年,上海高等教育界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进行院系调整,为了培养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对同类专业进行合并、重组和调整,实现院校的专业化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教育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高校布局方针下,上海又一次通过合并的形式,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办学格局和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新一轮合并重组被上海市政府重新提上日程。熊丙奇认为,上海市政府之所以推动高校合并,主要是为了通过合并重组,避免高校同类学科及专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学科优势。“当前国家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各地都重视学科建设,因此出现了院校合并与整合这一选择。”
高校希望借助合并的阶梯迈上发展的新平台,但实际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过去我国高校间合并失败的案例有许多,由于高校合并由行政主导,并且一些学校在合并时主要考虑学校的规模和体量,而非合并后的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一些高校在合并后产生内耗,还有的高校貌合神离。”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合并,合并应是两校自主的行为,而非政府行政决策的结果。“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制订科学的合并方案,不能为合并而合并,这样才能发挥合并的积极效应。”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