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黄国涛
其实我不愿意回忆,因为我不愿意落泪。现在想来,高三最后的那段日子,我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度过的,因为“高考倒计时”真正给人刺激的不是“高考”二字,而是“倒计时”。终于,我还是得离开。
高三能让我自发想起的是那一本本竞赛书,数学的,物理的……当时我们还取了各种符合理工男的名字,如范小辉的黑白皮书,高妙蓝皮书,还有数不清的用来作标记的红条白条,简单粗暴却充满回忆。我现在已记不起自己做了哪些题,但记得当时那种思考过后的成就感和喜悦。哪怕一天一题,但毕竟我们在思考,谁能评价这一题与一本套题的价值高低呢?当然,高三的任务很紧张,但我觉得,高三这一年,不管我们在干什么,都应该在思考的路上。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会看一些难题,每次只选一道。不管在哪,想一想解题的方向,不求过程的严谨,只求最终能有一种方法适用于它。这并不耗费多少自习时间,可以是走路、下课、休息、发呆的时候想想,哪怕几天甚至一个多星期没想出来,更换一题也没关系,只因为要思考。
很多人高三只记得一堆堆的试卷,只记得盛传的名言“做更多的题,拿更高的分”。我不否认这句话的激励意义,但觉得它有不一样的理解方式。我认为做题本身不是为了最终答案,更不是为了过程的形式练习。我觉得,做题本身也可以当作某种意义上的创新。或许有人会说,答案在命题的时候已经出来了,又何谈创新?其实,一味地追逐答案的套路是不对的。在那些套路面前,要记得第一次面对的时候那个体无完肤的自己。真正的路是人走出来的,走在已经知道终点的路上,就永远不会知道刚开始路上的草有多高。
理科生的高三不是只有数字与模型,不能把语文和英语的学习当做累赘。如果说我们用数字和模型摸到了数理化藏在各种变换与符号后的答案时,笔上会有跳动的喜悦,那么语文和英文便给了我们与现实生活交流时的轻松。这是与面对理智的数据和单位时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天天背语文老是背不下来。那么我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用“背”字?学数理化时用过“背”字吗?为什么不用“学”呢?为什么愿意去理解数字背后的答案却不肯深入去钻研文字背后的故事呢?其实,直到进入大学,我们的脑海里记得最多的不是数理化的各种模型,而是当初学过的古诗句,是当年在海棠花前哀叹“相以花无语”的吴潜、在月下感慨“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张若虚,是英语书里康康和玛利亚的对话,是麦克的趣事。当你以一般的态度去学习时,你会发现高三还有一片天地等你踏进。
在高三,还要多瞧瞧、多看看。浏览时事新闻应成为每天午饭时都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也是为了拓展视野。还有,高三一年,考生的生活千万不可只有题目。没人希望自己眼里的倒影不是眼前的人,而是眼前的数字。可能不少理科爱好者不喜欢读文艺范的书籍,但我们理科生也有很多理科书呀,还有好多有趣的书籍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培养对学科的兴趣,甚至有可能让你因此发现自己今后的专业方向,比如《量子力学———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世纪大战》《薛定谔的猫》《古今数学思想》等等。其实,它们都不需要读者有深厚的素养,有一些是名人对问题的思考和他们的传记,从中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顶尖科学家。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