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名师指导 >> 详细信息

一所示范性高中的变与不变

2016/10/13 14:33: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一所示范性高中的变与不变

  

  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2001年3月,刘维朝走马上任,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长沙市雅礼中学的第14任校长。

  这个时候,中国普通高中的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壮大,高中生在校人数增势明显,高中毛入学率和毕业率一再刷新记录。

  此时的中国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发展日新月异,有急剧扩大规模易址新建的,有在海南、珠海、云南等全国各地办分校的,甚至还有“产业化发展”的。

  至于课改教改学改,更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台”,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一晃15年,在教育大变革时代,身处教育改革洪流、头顶长沙“四大名校”光环的雅礼中学,只是全国1.3万所普通高中中的一所,面对各种抉择,他们是如何决策的?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地盘”要不要扩?

  新世纪以来,适应改革之需,很多高中不断求变求新,有的学校以应试而更“出名”了,有的学校因为搞素质教育“落寞”了。

  为了做出“名堂”,一些名高中纷纷祭出应对之策,开始“扩地盘”,办分校,加快“扩张”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雅礼怎么办?百年名校如何在自己的手上继承且创新,坚守且发展,刘维朝感觉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

  “我们也亟需突破瓶颈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刘维朝说,学校当时蜗居城市中心商圈,占地才五六十亩,走班选课、文体活动等都受限,招生季大家更是挤破脑袋。

  “也扩大规模多招点择校生吧,都是钱呢。”有人建议。

  “不行!”刘维朝和同事们坚决反对。

  “内求优化,外求发展。”这是他上任第一年确定的工作思路。

  回忆起当年的治校改革,如今已是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基地一员的刘维朝说,雅礼新时期的改革不是从教学而是从后勤社会化开始。“把自己的心放到教学上,后勤的事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刘维朝说。

  于是,容纳2000多人的食堂交给长沙著名的“又一村”;物业和保洁,招标上海的一家品牌公司。

  第二步,是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坚持“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而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将这些内容写进学校的“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工作规划。

  这些话,现在看来没什么,可在当时的教育语境里,特别是在湖南的教育环境中,是比较超前的,比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直到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才首次有这个提法,其中对普通高中任务的表述变成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不再提为“升学”做准备。

  “坚持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既是国家在新时期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中生实现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人心所向。”刘维朝表示,“与一些为求升学率而不惜用题海战术,以达到目的的学校不同。雅礼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本身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步是确定课改的基本思路,将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大块。

  但“内涵式发展”,雅礼的选择是并不是不要规模。

  2001年12月,湖南省重点高中年会在衡阳召开,刘维朝出席会议,会上传来消息:全省将全部实现初高中分离,鼓励重点高中探索与其他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我当时就坐不住了。”刘维朝说,会议一结束,他便冒着鹅毛大雪从衡阳坐火车连夜赶回学校,他电话让全体班子成员在会议室等着,商量如何应对这一新政策。“当时长沙没有特别优质的初中校,初高中分离政策一出,不仅群众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无法满足,学校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

  群策群力的结果是:仅仅半年后,投资1.18亿元的南雅中学闪亮登场,国有民办,全湖南的第一个教育集团——雅礼教育集团也应运而生。

  “是收购的一个民办校。”时任南雅中学校长孙传贵介绍,学校也没钱,是政府贴息贷款才买下的。当时任雅礼中学副校长的他被派来当校长时,面对的是远离城区的一地黄土、几幢教学楼,初高中加在一起才700多名学生,电脑、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和设备一应全无,典型的“空壳子”。

  如今,14年过去,“南雅”蜕变为湖南名校,且在政策变化的大背景下成为公办校,贷款也早已还清。

  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又相继“托管”了一系列的薄弱校,目前全长沙“雅礼”旗下的学校已达8家,极大地缓解了城区“择校热”。

  在办这些学校过程中,雅礼坚持了办学主体的多元,也有合作形式的多元,还有学校发展的多元。

  “在传承母体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鼓励各学校文化创新,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发展壮大。”刘维朝说,“一方面强调坚守雅礼文化内核,一方面帮助新的学校实现特色发展。我们并不希望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模子,而是希望实现雅礼共性和分校个性的统一。”

  理念要不要改?

  2005年6月26日,刘维朝永远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高考成绩揭晓,在长沙的“四大名校”中,雅礼排名靠后。

  一时间,老百姓纷纷议论:“雅礼怎么了?”

  一些家长发脾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这下好了!”

  还有部分专家质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上不了好大学,怎么奠基?”

  高考不考计算机,但早在1992年,雅礼中学就坚持开信息技术课,每个学生必修,并实现了“班班通”;高考英语有指定教材,但学校坚持同时选用美国的原版教材并开口语课;高考只考文化成绩,但学校成立33个学生社团,开设80多门选修课,100%的学生参加,并且都计算学分……2003年10月,湖南启动新一轮重点中学督导评估,雅礼在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中,全部名列前茅。

  这些都错了吗?问题出在哪?

  那些天,刘维朝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闭门思过”,并且逐个与同事们分析交流,查找原因,剖析问题。

  “一个多礼拜,找了三四十人。”刘维朝说,他自己也反思:雅礼所做的,没有错,办学需要一种定力,不能稍有波动,就自乱阵脚;必须平衡好内涵发展和规模发展的关系,平衡好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没有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是难以服众的。”刘维朝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他和同事们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准备。

  2006年的百年校庆恰逢耶鲁建校300年,耶鲁校长领着80多人的大型团队前来祝贺,美国前总统布什发来贺信:“没有什么比我们给予年轻一代的心智与道德教育更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返校的上万名雅礼校友也纷纷肯定母校给予自己的滋养。

  “什么是教育?所学的东西忘记后,剩下的才是教育,就是铭刻在骨子里的雅礼精神。”校友们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评价自己的雅礼岁月。

  刘维朝和同事们一道,坚定和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标,他说,“办学不是要数字,教育不是把人变成数字”,“不关注人本身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好汉敢吃眼前亏”,“只要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事就放手去做”,“这些不能变”。

  雅礼仍然继续坚持这样的办学理念,“抓3年,看6年,心里想着60年。”各项社团活动、N多选修课、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样不少,一切如常。

  结果雅礼升学率不仅没有降,接下来的十多年,雅礼关于升学、关于“应试”的所有数据,仍稳坐全省500多所高中的前列。

  2016年高考放榜,雅礼人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1144人参加高考,一本录取率超过90%,其中北大清华上线67人;同时104人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

  雅礼也有变。

  “变,就要走在前面。”这是雅礼人的一惯追求。早在2001年,就开始实行教师内部聘任制和引进教师招聘制;早在2002年,就成立教育集团,并与当地电视台合办“雅礼英语talk show”;早在2003年,就与长沙电信合办宽带网校,要求教师用电脑上课;早在2004年,就着手课改;从2018年开始,湖南的高考将进行重大改革,学校2014年便着手应对。

  但是有的“变”,雅礼人甘于落后。

  奥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已经成为雅礼的强项,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有14人次获国际金牌,3人次获国际银牌,有40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牌,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因此保送上大学。

  但2014年开始,国家取消奥赛等全国性鼓励加分项目,一些学校开始淡化奥赛了。“我们反而加强了。”教科室副主任徐宏勇说,仅2012年以来,就培养了8名年轻老师担任奥赛教练,还建起了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全国顶尖的实验室。“雅礼人视之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学校建设,一直是雅礼人的心头疼。本来身处闹市就无法发展扩建,近年的大背景又一会是“初高中分离”,一会是“校中校”,一会是“民转公”……但无论如何,雅礼不为所动,没有大招择校生,班额也一直坚持在50人左右。

  “不管东西南北风,我们一以贯之——守真守常,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刘维朝说,守真守常不是不创新,有时两者是高度统一的。守住的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好的东西,是教育本来应有的样子;放弃的是一时间让人眼红耳热但又偏离了教育本真的东西。

  课程要不要变?

  “在雅礼中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在知乎上,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多雅礼校友的回复,在无数的回帖中,很多毕业生无一例外都提及在雅礼的“午后时光”。

  “午后时光”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

  原来这“午后时光”是学校33个社团大放异彩的时间。

  在雅礼,社团活动不再仅仅是“活动”,而是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雅礼中学突破了原有的相对狭义的课程思维,形成了广义的课程思维。即学校的德育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纳入了课程的范畴,开发了近百门校本课程,建立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实施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高中学校,许多学校让学生沉浸在题山题海中,雅礼如此频繁的,覆盖面这么广的学生社团活动,确实很少见。是什么让雅礼有这样的底气,敢在这些与高考毫不沾边的东西上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

  “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在于其课程的特色。”刘维朝说。百年雅礼在历史上就建设了比较丰富完善的课程体系,其英语课程、科学课程和社团活动都各具特色,甚至民国时期很多学校的英语教材都是源自雅礼。

  湖南的高中新课改始于2007年,但雅礼早在2004年就着手准备,2010年,雅礼中学被确立为省课改样板校。

  课程变还是不变?雅礼给出的回答是,一方面,坚守国家课程的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身心、品行、学力、创新基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和拔尖创新人才贡献省示范校应有的担当;另一方面,强化课程的可选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生命空间,培养学有所长,各展其能的多样化人才。

  为实践变与不变的课程思想,雅礼课程建设紧紧围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和“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文理兼通,英语见长”的育人目标展开,提出了三大策略:课程活动模块化策略,旨在将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转化为相对固定又能因时而调的课程模块,在基础扎根类、综合拓展类、整体提升类三大课程门类下,学校构建了社会人生类、科学创造类、国学精粹类、西方文明类、生活百科类、国际素养类六大类课程模块;学科建设课程化策略,旨在让学科学习容纳更丰富的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师生共建课程策略,强调“尊重个性、贴近生命、走向自主”,旨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在三大课程建设策略的指引下,一方面,雅礼很好地突出了国家课程的基础性,向学科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另一方面,又能很自如地应时之变,应生之需,开发、创生、强化了很多特色课程。

  比如前边提到的社团课程。

  再如计算机课程,早在1992年,雅礼就在全省首开计算机课的先河。当时学校就要求,人人会上网,人人会做网页,人人会编程。计算机特级教师朱全民说,他的人生就是和雅礼的计算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坚守,20年过去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竞赛硕果累累,在国际奥赛上取得了的傲人成绩——9金1银。

  再如国际课程,雅礼与耶鲁大学有一“学士计划”的项目,耶鲁大学每年有4位老师在雅礼中学教授学生口语。以口语课为主体,派生了“美国文化”系列讲座课程,“耶鲁—雅礼”山区支教课程,中西互访游学课程,“美国大使雅礼行”课程等等。

  2014年,雅礼高一年级的课表上又多了一门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课”——每周一节,共16节课。

  “高中的课程这么紧张,还要用这么多课时来纸上谈兵,有必要吗?”高二年级学生肖尊龙的母亲张胜以前这样说,“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用,只要考出了高分,才能谈职业生涯如何规划!”

  但一次和儿子的交谈却改变了她的想法。张胜说,她一直很希望儿子能出国定居,有一天儿子回家对母亲说,妈妈,我们要有“家国情怀”,不管我们人在哪里,一定要记得我们的国家,要有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担当,所以,即便我以后出国了,一定是要回来的。更何况,“父母在,不远游”。

  听到儿子一席话,母亲张胜第一次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

  要“产品”还是个性?

  发展学生个性,就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应有的样子和可能的样子来发展,整全地、和谐地发展。

  雅礼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早在今年3月,当同龄人还在为高考奋战时,还在雅礼读高三的戴高乐,已经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采访戴高乐,记者才知道,眼前这位眉目清秀、逻辑清晰、彬彬有礼的大男孩儿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花在刷题上,而是在“非主流”兴趣爱好上。他对动植物和环境研究有高度热情,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他大部分奖项和课外活动都与环境研究有关。

  “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和植物,养过乌龟、金鱼,也抓过蚂蚁和昆虫。”戴高乐说,初中进入南雅中学后,有趣的生物实验让他沉迷其中,高一进入雅礼就参加了生物奥赛组,并组建了环保科技创新小组,还参加了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

  “创新小组的活动很有趣,在和同学的探究式学习中,我们能把一些课题研究得很深入、透彻。如果仅仅为了高考的话,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并不会太深入。”戴高乐说,“那时我就接触了很多大学实验课程。”

  像戴高乐这样的“非典型学霸”,在雅礼还有很多。喜欢钻研信息技术的龙凡,如今已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他研究的信息安全研究项目,可自动监测程序漏洞,准确率比同行的高10倍以上;从雅礼毕业考上上海交大、后来在全民幸福公司担任CEO的陈尔东;在Facebook(脸书)公司获得中国员工最高评价的何宁……

  还有一些学生的兴趣更是丰富多彩:密码学,小额信贷,考古学,博弈论,科幻小说,二战史,大数据,等等。

  数据显示,2016年,雅礼中学共有62名学生以其优异的学科专业能力和突出的综合素质通过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获得录取优惠,这一数量居全国第二。

  面对那些“有个性”的孩子,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无疑会束缚他们,使他们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

  要产品还是要个性?雅礼一批包容和成就学生个性的教师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英语老师颜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旅行者,利用自身语言的优势,已经走遍了全球35个国家。和一般的旅游爱好者不同,颜可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入乡随俗,和当地人一起吃住,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

  颜可的旅行经历在学生中很有“市场”,经常有学生前来找颜可畅谈各国风土人情。“何不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对旅行有兴趣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和考虑,颜可成为了学校“真人图书馆”的客座嘉宾。

  实际上,像颜可这样有着鲜明个性烙印的教师,在雅礼很多。在雅礼举行的一次“我的老师”的征文活动中,全校3000多名学生写出了200多名心中的老师,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老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有个性”。

  “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于学校文化对学生个性的包容,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刘维朝说,“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是能够体会到的。他们会用成长来回报你,这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和包容,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

  多年来,雅礼成绩斐然,但是,走进雅礼校园,却看不到任何的口号和标语,走进室内,也不会在任何一堵墙上看到奖牌奖章。甚至是高考录取情况,在校内也不会张贴任何“录取金榜”。

  “校园就是校园,就应安静。”刘维朝说,“像公布录取榜这类,其实是对于孩子的不尊重。学生有的考的好一些,有的考的差一些,公布录取榜,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仅不是表扬了,而是一种伤害。”

  “教育‘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刘维朝说,雅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一种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新文化,以精神追求提升品位,“以有品位的文化,办有魅力的学校”。

  这样的文化,怎么不会培养出充满生命尊严感的、富于个性的学生呢?教务主任王良如是说:“尊重和呵护每一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已成为雅礼师生的下意识,可以说,校长的理念已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于是,文化育人成为了可能。‘雅礼’也因此成就了每一个精彩的个体,并在他们身上烙上深深的‘雅礼’印记。”(本报记者 李伦娥 王强 阳锡叶)

  采访手记

  时代在变,学校气质不变

  在雅礼采访期间,校长刘维朝说的一句话至今令记者记忆深刻,他说:“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其独特的文化,如果没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果不解决同质化的问题,则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的确,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全被应试所禁锢,全被文化学习所填充,而没有得到影响一生的精神层面的营养,学生接受的是一种缺失的教育。

  从本世纪初,雅礼中学率先提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到后来,提出尊重学生个性选择,引领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品格高尚、气质高雅、能力高强、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学子,学校始终把“德行修养”“服务精神”“创造才能”“责任担当”作为学校培育人才的根本。

  这样的育人理念,是基于雅礼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在历史上,雅礼中学历经动荡和战火,经过这样那样的冲击,比如,骚乱、闹事、战争、校舍被烧、经费奇缺、师资紧张等,但雅礼人始终是昂首前进,雅礼弦歌始终不绝。

  70多年前,抗战的烽火烧到了长沙,雅礼被迫迁往沅陵办学,在战火蔓延的时代,即使空袭的警报不分昼夜,雅礼教育强国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在沅陵求学的雅礼学子中走出了“两弹元勋”陈能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那时,西逃难民络绎于途。时任校长劳启祥闻讯,出面协助组织难民过境接待站,义务提供一顿米饭,并派出几名得力学生发饭。也正是在那时,美国对日宣战,不少盟军加入中国战场,因为雅礼学生英语好,大批雅礼学生投笔从戎,成为了军中译员。

  “求索与创造,担当与奉献,是雅礼与生俱来的精神文化基因。”刘维朝说,“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前进,但是110年来,对于人的尊重,对信念的坚守,对价值的传承,对时代的担当,雅礼中学从未变过。”

  采访结束,记者对教育、对学校气质有了一番新的看法:教育必须摒弃世俗与功利,告别浮躁与喧嚣,从一地一隅、一时一处的本位中解脱出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真正让教育能够与民族复兴征程携手同步,让学校成为我们这个曾经苦难的伟大国家创新图强的力量生长的地方。(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李伦娥 王强)

  2016年10月12日第04版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7.11914]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