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北京考生如何理性应对知分填报志愿

2015/5/27 15:05: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作者:秦春华 北京大学[微博]考试研究院院长

  来源:北大考试微信公众号

  今年是北京市恢复实行高考[微博]后知分填报志愿的第一年,对于考生和家长[微博]来说第一年最难熬,因为没有参照系。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只有理性思考才能有效帮助选择理想的大学。

  今年是北京市恢复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第一年。之所以说是恢复,是因为15年前,北京市曾采用过这一方式,但一年之后旋即废止,改回原有的考前填报志愿方式。[1]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第一年最难熬,因为没有参照系。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详细分析过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的风险,其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因此,除了在高考成绩榜单上位于北大和清华[微博]在京招生总名额之内的考生外,其他考生报考任何一所大学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掉档风险。当然,平行志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风险。

  根据我多年指导北京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如果北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能够理性思考,将会有效帮助选择一个理想的大学。

  出京还是留京

  第一个问题是,出京还是不出京?这是北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面临的最重要的抉择。遗憾的是,多数考生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在我看来是错误的选择,因为他(她)们往往死守北京,宁可上一所一般性的京内大学,也不愿意选择一所高水平的京外大学。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不外乎是:离家近;未来在京就业;日后婚姻对象的选择;等等。这些理由并非没有道理,但考生和家长常常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上大学本身不是你上大学的目的。上大学是为了接受好的教育,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价值观和能力基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你在哪里上了大学,而在于你上的是哪所大学。即使从最现实的就业角度考虑,也是如此。不同的大学所提供的教育质量是有差异的。当你能够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你要选择拒绝而去接受不那么好的教育呢?这难道不是一个很荒谬的选择吗?

  考生和家长容易忽视的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的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大学不是终点,它只是学生求学过程中间的一个阶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填报志愿。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在京外上大学,将来读研[微博]究生时再回北京。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许多学生不会选择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需要继续攻读研究生。你在京外上大学,不意味着你将来就回不了北京,甚至回北京的几率更高,因为许多京外大学的教育质量很高;反之,你在京内上大学,不意味你将来一定能在京内大学读研究生,甚至成功的几率更低,因为许多京内大学的教育质量可能比不上京外大学。和打仗一样,填报志愿也要“出奇制胜”,如果死守着“马其诺防线”,不懂得随着形势的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败涂地。

  往年录取数据参考价值降低

  第二个问题是,大学往年的招生录取数据的参考价值几乎为零。因为原有数据是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情况下产生的,这和知分填报志愿的情况完全不同。一个可以推断的可能结果是,大多数高水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提升。如果以自己已经明确知道的分数和排位去套用往年的数据,极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掉档。也就是说,在知分填报志愿的情况下,考生和家长原来所积累起来的关于志愿填报方式的知识不再起作用,必须采用新的知识。如果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来者就可以参考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问题是,在第一年实行的情况下,又该依据什么来做出判断呢?

  一个可靠的参考性数据是排位。也就是说,你在所在中学参加当年高考的学生中的排序,以及你所在的中学往年考上某一所大学的人数。这个数据呈现出相当高的稳定性。一般说来,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一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也是稳定的;高考的发挥程度是基本稳定的,不大会出现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情况,二者都是小概率事件;一所大学在京招生名额基本上也是稳定的。这四个稳定性因素叠加在一起,就使得一个学生在全体考生中的排位变得更加稳定。从表面上看,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是分数,但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是排位——高考录取是排序性竞争。

  因此,如果一个学生的高考分数排位和他(她)平时成绩的排位高度吻合——这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那么他(她)填报志愿的准确率就会相当高。如果不吻合,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高考成绩排位低于平时成绩排位。这时就要以高考成绩为准。因为最后录取的依据是高考成绩排位;另一种是高考成绩排位高于平时成绩排位。这时就要以平时成绩排位为准。因为你在填报某一所高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你并不知道全市有多少学生也要填报这一所高校。因为大家填报时的依据都是已经非常明确的高考成绩排位,很有可能会抬高该所高校的分数线。在填报人数超过高校招生名额的情况下,考生的掉档风险就大大增加了。这时候,如果你依据的是平时成绩排位,由于你的实际高考成绩排位是高的,你就会处在所填报高校的考生中靠前的位置,这样就降低了掉档风险。也就是说,在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下,考生和家长千万要避免的选择是“就高不就低”,理性的选择是“就低不就高”。

  志愿填报须运用博弈论

  第三个问题是,考生和家长必须要运用博弈论的知识进行志愿填报。博弈论的专门知识过于复杂,非专业的考生和家长很难具备,但你一定要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维来进行分析和做出判断。博弈论思维的关键是,个人决策的结果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行动,还必须依赖于其他人的行动。个人决策的结果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影响。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下班回家时,有两条从单位到家的道路。一条路堵车,另一条路不堵。那么,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呢?最正常的选择是那条不堵车的路。但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那条平时不堵车的路最后一定会堵车,而平时堵车的那条路反而会很畅通。也就是说,你走那条路出现的结果要依赖于其他人选择走哪条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你在决定走哪条路的时候并不知道其他人要走哪条路。当你决定要走哪条路的时候,你必须知道其他人会选择哪条路,其他人也必须知道更多的其他人会选择哪条路。正因为如此,对于行车者而言,路况信息通报就变得极为重要——它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高考志愿填报是典型的博弈。除了北大和清华之外,你在填报任何一所大学的时候,都不知道其他考生是否也填报了这所大学。其他考生也不知道你和更多的其他考生是否填报了该所大学。由于每一个人都根据自己确定的高考分数和排位进行填报,因此,在实行知分填报志愿的方式下,可以预料的一个结果是,很多大学都会出现“大年”——录取分数线暴涨,掉档的考生很多;但第二年,大家会害怕,又会出现“小年”——录取分数线暴跌,甚至出现断档。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只有一个办法:你猜别人会怎么选择,然后根据你所猜测的别人的选择做出你的选择。在大家相互猜测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考生的决策进入到一个均衡状态。但坦率的说,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掉档风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掉档风险。这就是我为什么始终强调,知分填报志愿并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大考生掉档风险的原因。

 那么,有没有什么技术性手段能够实现类似路况信息通报的功能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呢?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曾经探索了“实时动态志愿”的填报方式,企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正如我已经分析的那样,这种“炒股模式”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毕竟最后有一个确定的填报时点,在这一点上,你依然不知道其他人的决策是什么。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具有专门知识的工作,既需要对大学和专业本身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个人的实力和胆识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此外,不得不承认,运气有时也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1]实际上,高考前、高考后估分、高考后知分三种志愿填报方式北京市都曾经实行过:1989年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1999年高校扩招,实行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2000年实行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2003年因为非典,临时改为高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年份,北京实行的都是高考前填报志愿。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31.2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