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教育机构摆出的“课程表”中,已经不见奥数的踪影摄/法制晚报记者 黑克
法制晚报讯 (记者 赵颖彦)作为高招传统加分项目,奥数一度成为很多家长和考生的升学“敲门砖”。不过,随着小升初升学“就近免试”、高招取消奥赛加分和“奥赛省级一等奖”优先录取项目等政策陆续出台,北京的奥数培训班也开始“退烧”。
清明小长假期间,《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京城多家培训机构发现,以升学为目的学习奥数的学生锐减,大部分学生是从兴趣出发选择奥数班。
教育专家表示,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推进中高考评价体系,将使奥数乃至更多功利性特长真正降温。
走访 一个班4名学生 奥数“遇冷”
“三年级的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位同学分4颗,多了3颗;如果每位同学分5颗,少了2颗。问: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颗糖?”昨天上午,在朝阳区大望路附近一家培训机构里,教室里仅有4名学生在上奥数班。
“现在是清明小长假,很多学生跟家长外出游玩了。”该培训班一名老师向记者坦言,除了出游因素,现在来上课的学生确实比从前少了。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记者随后走访了位于海淀、朝阳、西城的多家培训机构发现,以往各培训机构门口醒目的奥数班招生广告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国学班”、“书法班”等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信息。走访中,多家培训机构表示,由于“招不上学生”,目前奥数班的整体规模缩水近五成。
发现 去掉升学“枷锁” 学生凭兴趣选班
采访中记者发现,此前大多数学生学习奥数的出发点并不是兴趣,而是“对升学有帮助”,市民陈乔(化名)的孩子小宝就是其中一个。小宝还有两年就要“小升初”了,由于陈乔家没有学区房,学好奥数成为小宝升学的首选途径。
不过陈乔很快就发现,把没有太多学习兴趣的孩子送进奥数班,不仅对孩子是一种折磨,就连大人也“不落忍”。
去年,小宝所在的小学与东城一所示范性高中形成对口直升学校关系。“今年起小学毕业生就能享受到小比例对口直升待遇,据说两年后直升比例更高,我们就干脆不让孩子学奥数了。”陈乔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还坚持在奥数阵营里的学生,大多是对数学有兴趣甚至有天赋的学生。“现在家长都理性了许多。政策影响的是出于功利性目的的学习群体,真正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依然会学下去。”一位带孩子学习奥数的家长说。
探因 一系列政策联动 倒逼奥数班萎缩
视野学校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从2012年开始,奥数班“退烧”便初显端倪。当年8月份,北京市教委重申禁止将奥数与入学挂钩等行为,并表示上述行为一经查实将问责校长及主管机构。
“这个政策打压的是以奥数成绩获取升学资格的行为。”美股上市公司学而思教育于2003年创立奥数补习班,2012年小学奥数业务约占其总收入11%左右。但学而思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之后他们便关停了所有奥数班。
近年来,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中对“免试就近入学”不断强化,2014年出炉的史上最严“小升初”政策中,更是直接取消了“共建生”,严禁跨片择校。
今年3月26日北京2015年高招政策公布,明确取消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奥赛省级一等奖”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项目。在一系列政策联动下,奥数证书的“敲门砖”作用已微乎其微。
讲述 奥数“辛酸路” 终于到头了
回忆起孩子参加奥数班的历程,家长李响用“满怀辛酸”来形容。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时,李响就发现其对数积木、数数特别“在行”,“从1数到50,简直是小菜一碟。当时我就想,这孩子以后一定是学数学的好材料!”
孩子上幼儿园后,李响为其报了学前“数学思维”班,很快他就发现这个班有点太超前了。“两个苹果=六个橘子,两个橘子=四根香蕉,那么一个苹果=几根香蕉呢?”这种很多大人还得转几个弯的问题,都出现在了孩子的课堂上。但看着孩子仍然兴致盎然地去上课,李响打消了疑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响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数学了,“上小学后孩子顺理成章学了奥数,但上到三年级时,突然有一天他强烈表示不想再上奥数课了,理由是一点意思都没有。”
想想此前在精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再想想还有三年就小升初了,李响实在不想放弃这条升学之路。在“威逼利诱”之下,孩子答应继续上课。
然而李响又发现,孩子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没那么努力了。在孩子上五年级时,一场家庭大战终于爆发。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一向成绩不错的孩子考得非常不理想。问及原因时,孩子委屈地哭诉:“学奥数挫败感太强了,不喜欢学还非得学,所以很厌烦。”
孩子的哭诉触痛了李响,“当时我就决定,不管什么小升初、不中高考,孩子能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李响给孩子退了奥数班,并报了其喜欢的轮滑课。
孩子高兴了,李响心里却仍然不踏实:不学奥数了,以后升学可怎么办?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李响终于放心了,“学了奥数也不能靠它升学,真不如让孩子学点自己喜欢的。”
观点
奥数真正“退烧”
需“双管齐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上午表示,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推进中高考评价体系,才能真正使奥数乃至更多功利性特长退热。“如果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途径公平,去哪个学校得到的教育差不多,那择校自然就失去了原动力,而作为择校手段的奥数学习也自然会退热。”
除了扩大优质资源供给,熊丙奇认为,还应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得到保护。“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习奥数才能回到其发展学生兴趣的本质上来。”
据记者了解,目前奥数加分已在高考统招中失效,但确实有特长的学生仍可走自主招生途径入学,“如此疏堵结合,烧了十几年的奥数热必将逐渐‘退烧’。”熊丙奇说。
本版文/记者 赵颖彦
奥数兴衰史
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学生可免试上大学。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出台政策,包括数学在内的5个学科高中联赛成绩好的可以免试上大学。
1993年,小升初取消考试引爆了全民化的市场化培训机构。为了让孩子进一所好初中,家长们早早地就把孩子送进各类奥数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