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报考指南 >> 详细信息

自主招生考网络热词不公平

2014/3/4 11:10: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近日,“北约”、“华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同时举行,三大联盟笔试时间连续两年“撞车”,考生依然只能选择其一。而一些“神题”让考生惊呼太奇葩——“星你”出现在“北约”自主招生考试题中,“吐槽”马年春晚、汉字听写大赛等当下热议话题也入题。不少考生表示,不看电视、不看韩剧会很难回答考题。对此,各方人士又怎么看?

大学入学考试不是春晚

张 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近日,“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锣,人们发现,在语文试题里,居然出现了网络时髦用语。“北约”的语文基础试题中,居然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_____”。让经常上网的人倍感亲切。

但亲切是亲切,要想填对,似乎也不容易,因为你可以在低调奢华后面填“有内涵”,也可以填“无节操”。所谓高大上的对面,也可以是矮小下。网络用语,原本就是无节操,无厘头的。网民们闲极无聊,弄出来穷开心。好多根本没有什么道理,更毫无美感。春晚抄一点网络用语,演演小品相声,当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能不能真的接上地气,还不好说。大学入学考试,用这样的网络用语,其实没道理,太不严肃了。

任何一个国家,语文教育都是典雅教育。教的内容,都是本民族语言文学中已经定型的内容。也就是说,学习经典,是语文教育的内涵。民间文化的内容,一般都是定型,升入典籍文化之后,才能作为教学的内容。个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这样的教法,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和文学素养,奠定后来读写的基础。中华民族有文字的历史很长,留下来的文字,不知有多少,称得上典籍的东西,汗牛充栋。一个人学习的经历时间有限,不可能读太多的东西。作为教学考试的内容,只能优中选优,方能事半功倍。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是大学入学考试的一种,考只有几个月寿命的网络用语,为的是什么呢?是想考学生对网络熟悉的程度吗?还是出题者显示自己一点不落伍,很新很潮?难道说,今后的规范文书,可以将“高大上”作为成语,直接用了吗?如果一篇报纸的社论,用网络时髦用语写成,充斥着“高大上”、“白富美”、“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之类,那么,大批不上网,或者对网络不怎么熟悉的人能明白是啥意思吗?

大学语文考试,不是春晚,不是娱乐,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玩。语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东西,但必须已经约定俗成才行。像“高大上”这样的词儿,是不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不知道呢?

网络语言与高考并不对立

五岳散人(知名网友)

近日,“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同时举行。这次招生当中,应用了网络流行语作为考题,比如说“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_____”的网络流行语填空什么的,写到这里我忍不住举手:老师,这个我知道,是“有内涵”。

记得我刚刚上网的时候,家长们与媒体还在煞有介事地讨论上网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每一次一个新事物生成的时候都会来这么一次,跟流行歌曲刚出现的时候一样,原本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就开始讨论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生活,结果现在您看看,虚拟与现实之间根本就没什么差别,网络不再是现实生活的另外一个镜像,而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离开网络就没有办法生活了。

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按照种种标准划分,我把世界上的人分成两个部分:能上网的、不能上网的。网络所带来不仅仅是看电影、玩游戏,通过这东西联通了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获得资讯的能力大大提高。可能有人不需要网络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如果在知识即财富、资讯即平等的时代里,大概是很难前进的。

既然网络已经如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进入高考怕是也没什么不得了的,就像西兰花已经占据了超市的一角,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把它放在菜谱里一样。高考这事儿无论怎么高大上,接地气还是比较重要的。

而且,我们也能看到,比高考更为重要的场合,网络语言也得到了应用。比如,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会说一句“你懂的”。您看,这下您应该懂了吧?

自主招生出这样的题目,教育部知道吗?

张结海(知名心理学者)

自主招生竟然出这样的题!我感到无比震惊,我实在忍不住要问:教育部知道吗?

这些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不公平!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我无法不站起来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自以为是的题目。

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有两道题:一、王爷爷到菜市场买菜,他买了2斤菠菜和1.5斤萝卜,菠菜3.5元一斤、萝卜1.2元一斤。请问:王爷爷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二、约翰先生到菜市场买菜,他买了2磅菠菜和1.5磅萝卜,菠菜3.5镑一磅、萝卜1.2镑一磅。请问,约翰先生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两道题的计算其实完全一样,都是2X3.5+1.5X1.2=8.8。但是,由于陌生的重量和货币单位,两道本质上一样的题,中国学生第二道错误率显著地高于第一道,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陌生效应”。同样的道理,英国的孩子第一道错误率会显著地高于第二道。

如果让中国的学生和英国的学生都做第一道题,那是对英国学生的不公平;相反,都做第二道题,那是对中国学生的不公平。这是一种既隐匿又普遍出现的教育不公。

前不久,我和一位上海本地的学者讨论PISA考试的事情。她颇为自豪地告诉我,浙江省自行组织了PISA考试,尽管成绩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不错,但是与上海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立即指出,浙江考生中80%来自农村,而PISA的题目都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仅举一例:这是一个旋转门,直径200厘米(2米)。它的空间被等分为3个部分。旋转门每分钟转4圈。被等分的3个小空间里可以最多进两个人。30分钟最多能有多少人通过这个门进入大楼呢?

许多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旋转门,他们会被前面介绍的“陌生效应”吓唬住了,从而影响了解题。相反,把这道题改成拖拉机或收割机,让上海的学生试试。

回到今年“北约”的自主招生语文题目,目前争论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该不该出现网络用语,完全忽视了背后对农村考生带来的不公。我农村老家念高中的侄子,他会知道吐槽的意思吗?即使知道,他敢吐槽“中国中央电视电台”吗?

还有可笑的“双十一”快递变慢递问题,出题的专家,您可知道?大量农村的孩子连快递都没见过。您为什么不出一道题讨论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呢?

自主招生侧重所谓的综合素质,已经让农村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又利用“陌生效应”在跑道上设置无数个陷阱,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行文至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太不自量力,你以为你是谁?还呼吁呢!他们出这样的题目,显得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至于农村的孩子和教育公平,就让他们见鬼去吧!

高考赶时髦背后的无奈

李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

放完了寒假,每一位应届高三学生迎来了最后的冲刺。为了在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中先人一步,高中生们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题,但仅仅完成这些还不够,现在他们还需要抽出时间上网、看春晚。在刚刚结束的“北约”、“华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的笔试中,大量春晚出现的“网络热词”成为考题,这让一些“书呆子”吃了一惊。

关于网络热词是否应该与高考相容,近些年来一直是争议不断。2010年,某上海高考阅卷人表示,在答题中用网络热词等同错别字,扣分处理。支持者认为这符合高考的严肃性,是一种制度公平,反对者认为阅卷人管得太宽了,水平太低。时隔几年,网络热词居然成为了考题,不知道当时发话的阅卷老师有何感想。

无论是如今网络热词入题、自主招生还是未来的文理不分科,高考都在大踏步地适应潮流,甚至有些时候已经超过半个头了。高三学生还需要关注春晚,确实是有些太为难人,老师、家长和学生都会因为这个白了多少头发,还不算为此多开一门补习班、多出几套练习题带来的麻烦。

高考赶时髦的背后,是这种已持续快40年的升学制度本身正在面临一场危机。一方面,高考出题者们真是有点黔驴技穷。近40年的应试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把精力全部用在押题的高中教师,随着这些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倒逼着出题者也必须别出心裁。课本就这么多,教纲也不能大改,判卷老师的标准又要统一,考题变得越发离奇也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高考的权威性正在流失。曾经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上了大学也不能代表有远大前途,再加上名校纷纷开始自主招生,SAT等洋高考大军压境,高考也不得不放低姿态,用吸收一些新鲜事物来表现与时俱进。

当然,对变了又变的高考最无奈的还是考生,如果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考纲,随机确定的题库,清晰明了的判卷方式,考生们及其家长大可不必在考前惶恐不安,从高一念到高三在补习班上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只要规则透明,每一个参与者会在考试前自觉地评估出自己有几斤几两,考完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这样也才能实现其选拔人才的目的。在这方面,高考不如向国考学一学。

观点摘编

@新浪教育:学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教师王乃中认为,此次北约语文题的考查内容已经彻底冲破了所谓“知识点”和“理论”的藩篱,变成了包罗万象的百科问答。他分析说,北约出题老师或者说北大希望找到的,是既古今兼通,又熟悉生活,还要有一点趣味的学生。

@匿名者:如果按照这种标准来出题的话,干脆直接交给网友算了!

@奶味香草:高三学生学习那么紧张,这些他们都知道么?

@一片光明在眼前:紧跟时代步伐,网络用词跟上!

@goafter:春晚好与不好和考生有什么关系?

@上海新闻播报:考生慨叹:“当初爸妈不让看电视剧,说还要考试,现在的考题却是不看电视不关注韩流就做不出自主招生的题。”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 46.87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