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湖北省就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自主发展,对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扶持政策、办学权益、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5方面予以“重点照顾”,引起了多方关注。
在政府的宽松政策下,民办高校如何抓住机遇?进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民办高校,是否能迎来又一个“春天”?
民办高校办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2014年开始,湖北民办普通高校可结合办学成本等因素自主确定学费标准;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年度分专业和跨省招生计划;可开展试点学院改革,如与公办高校联合开展专业硕士教育试点等。这些均属于突破性政策新举。此外,湖北还提出民办普通高校可按照学校自愿申请,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税收和优惠政策,营利性民办高校按照市场机制自负盈亏。
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指出,民办高校是今后一时期湖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点,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存在投入不足、学科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与其缺乏宽松的发展环境、不能与公办高校享有同等的政策等因素相关。因此,政府决定该放的权力全部下放,给民办高校足够的、自主的发挥空间。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院长陈建勋的感受是:“《意见》让人们看到了政府对民办高校的重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硕士教育试点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学术水平,对特色专业和专业群的形成很有益处。”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周挥辉介绍,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大多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两条腿”走路,政府对教育只“引导”,而非“管制”。湖北对民办高校放权是跟国际接轨,总体环境比以前优化了不少。他认为,优胜劣汰的机制将更利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董事长张南红看来,湖北省出台的若干意见给了民办高校更加市场化的办学环境和政策支持,可以让民办高校建立更加灵活的办学机制。
学费是否上涨会以专业建设为前提
面对“市场说了算的机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是否会导致学费更高?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涂宏斌也坦言“学费会涨”。他分析道:“以民办专科院校为例,随着当前教育投资、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上涨,专科人才的培养成本已经上升到每生每年1.2万元,这样一来,原来最低收取7500元的学费显然不足,必然会上涨。”
陈建勋则表达了相反的观念:“我认为不会上涨。目前民办高校面临生源减少的危机,各校之间已经形成了竞争机制,盲目涨价不合时宜。”
事实上,民办高校上涨学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涂宏斌表示,“市场说了算的机制”其实包含两个市场,一个是“学费市场”,另一个则是更为重要的“生源市场”。当前生源越来越少,如果没有特色、强势的专业做支撑,民办高校上涨学费根本无从谈起,“学费上涨的前提是将专业做大做强,对学生有足够大的吸引力”。
涂宏斌的这种“担忧”在其他几所民办校领导那里也得到了证实。周挥辉强调:“高学费背后应该是高的办学质量和高的社会认可度。教育投入和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应该是对等的,否则民办高校将很难吸引优秀生源。”
张南红则表示,失去了政府的“保护”,完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质量、特色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民办高校生存的根本,竞争力强的民办学校会迎来发展的春天,竞争力弱的学校将陷入倒闭的困境。
民办高校发展需学校与政府密切配合
多位民办高校负责人均表示《意见》是把双刃剑,驾驭不到位后果很难说。涂宏斌直言,目前少数民办高校存在的生源萎缩、办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不是短时期内能解决的。
周挥辉表示,由于民办高校建校时间都不长,还处在建设时期,如何利用好政府下放的“自主权”尚在不断探索中。“现在大家都提‘弯道超越’、‘错位发展’、‘特色兴校’等策略,但目前民办高校要实现更好发展,缺的是实实在在的举措”。
对于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大多数学校负责人充满了希望。他们的共识是: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另一方面,当务之急要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有多位学校负责人表示,民办高校“底肥少,底子薄”的现状决定了今后必须解决好“如何办成一所真正的大学”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正在申请转设为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正在积极探索学校、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同时重点打造地质、珠宝等一批特色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提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个性鲜明的传媒特色学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推荐学校、事业单位、企业多方合作,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
但在很多人看来,民办高校要想长足发展,政府并不能停留在“放权不管”的地步,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支持。涂宏斌认为,《意见》中关于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公办院校,关键在于落实。
涂宏斌同时还指出,“民办学校最大的困难是融资等相关方面的差别对待”。他建议,民办高校的资产不能抵押,可以用授信的方式支持民办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