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考生即将填报志愿期间,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四川招生组公开称,不承认四川二级运动员的20分高考[微博]加分。在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上,已连续几天发布消息来说明这一问题。清华称,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四川考生可申请单独测试。
如果不回避现实,就应该看到高考加分中的种种乱象——一个旨在选拔特殊人才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拼爹的游戏。因此,清华大学对四川高考某些加分的拒绝,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既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生源的质量,让那些投机取巧者被过滤掉;又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高考公平,保障了录取的规范,尽到了一所学校的责任。这是大学面对现实情形的一种自我选择,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责任的承担。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做法存在着一些争议。最大的一个是,如此态度和做法是否为一种歧视?其实,清华大学的做法只是自身的一种积极作为,这种作为不可避免地将面临问题,存在争议。因为,这种个体的做法无法顾及到全局,无法彻底地解决高考加分的问题。这种个体的做法只是面对问题时的一种个体主动选择,它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因此,客观地评价,清华大学的做法存在瑕疵,但是清华大学的做法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不能把解决高考加分的问题交给清华大学去承担,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积极作为,就忽视这种做法需要改进的地方。
与大学的个体作为相比,更需要反思的是整体的制度设计。一方面,清华大学的做法已经存在争议,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其做法也未必会引起其它大学的跟进,高考加分的乱象还可能普遍存在。这时,需要对高考加分来一次严肃的制度性思考:有哪些加分是真的必要的,哪些加分是确实不必要的;有哪些加分是很容易产生问题的,有哪些加分是完全可以做到公开透明的;有哪些加分乱象是需要严肃处理的,一旦发现将给予怎样的严厉处罚。只有让高考加分的治理纳入一种制度通道,各高校才不会在面对高考加分时无所适从,甚至是拒不认同。
选拔人才需要不拘一格,一刀切的录取方式并不利于各种人才的选拔。所以,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不拘一格的同时,应该守住的一条底线和原则是,人才的选拔必须是公平的,不能让所谓的破格成为一种有关系的选择性破格。尤其是,面对那些名目繁多的加分项目。这些加分到底是在选拔人才,还是在破坏公平,制度必须对此进行审视、规范。这或许是我们在思考清华大学做法时,最应该想到的关键——若没有制度设计,单单一个学校的作为将无法改变整体格局,最终的结果可能只是舆论的一阵喧嚣而已。
推荐阅读: